“以前有事要到处咨询,现在我们社区的志愿队伍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而且,各种便民服务触手可及,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我们居住在东山的幸福感越来越高了。”提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新变化,家住东山街道的居民石学萍赞不绝口。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今年以来,江宁区东山街道以“服务就在家门口”为导向,从身边贴心小事入手,“零距离”关爱服务群众,建强“东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联盟”,打造“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拉紧社区与居民间的“纽带”,夯实社区治理“根基”。
党的理论入心坎
搭建理论宣讲“新舞台”
“宣讲形式亲切,听后获益颇多,而且现场还有很多便民服务摊点,方便又贴心!”居住在邵圣社区30余年的李爷爷是一名老党员,看到社区理论宣讲时间更短、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他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爷爷口中所说的宣讲便是东山街道“党员为宁宣讲”文明实践活动中的一场。在这场宣讲中,街道和社区不仅邀请“江苏好青年”“江苏好人”黄木水带来科普知识宣讲,还巧妙设置互动环节,将消防安全、健康科普、应急救护等实用知识融入其中。
像这样“家门口”的理论宣讲,今年东山街道已开展了12场,覆盖群众近2000人次。通过实践所(站)长带头讲、多元力量齐参与,以骨干“微宣讲”、互动体验、为民服务等多元形式,围绕创新理论、政策法规、民生实事等热点话题,讲好东山故事,凝聚发展合力,用理论知识浸润万家心田。
服务载体广延伸
托起群众生活“幸福圈”
连日来,东山街道各辖区的夜晚热闹十足,晚上7时,只要天气晴朗,漫步在东山的大街小巷,都能偶遇播放电影的“小银幕”:中前社区武夷花园南广场的露天银幕下,居民手持烤肠与爆米花,在夏夜微风中共享光影盛宴;佘村社区九龙广场放映的《疯狂丑小鸭2》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天云社区尚福苑小区健身广场内,《井冈星火》的热血澎湃激起了附近居民的爱国热情……
“小银幕”成为服务群众的“大舞台”,是东山拓展“家门口”服务载体的举措之一。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自5月起,东山在乡村、广场、小区、工地等场所设置79处公益电影放映点,承接市、区下沉公益资源,现场融合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打造文明实践“流动课堂”,在光影间传递美德故事、浸润邻里心灵。截至目前,东山街道已放映公益电影200余场,覆盖人群超5000人。
不止公益电影放映,“家门口”的服务载体还被赋予了更多可能。据悉,今年是东山推出“家门口”“幸福市集”的第3年,街道将流动服务平台打造成集政策宣传、生活服务、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综合体”,通过设立“法治知识亭”“健康守护站”“巧手造物社”,实现“社区+商圈”双核驱动,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便捷体验。
资源联动解难题
扩大社会共建“朋友圈”
“小区门岗总拦着,送单效率都低了。”“工作时间不固定,办业务也总摸不着头绪,要是能有针对我们的咨询指导就太方便了。”近日,在龙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小区物业、党员骨干与热心居民齐聚一堂,各方资源快速联动,共同解决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烦心事”。
快速解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离不开龙西社区商定的“五联”协作。“五联”协作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难题联解,社区与辖区派出所、卫生服务站、周边学校等共建单位联合开展“龙马市集”“龙之时光音乐会”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探索出一条“熟人社区”建设路径。
像龙西社区这样凝聚多方社会力量,协同破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生动画面在东山处处可见:上元路社区创新实施“上元合伙人”模式,联动南京造币厂、国有银行、产业园区、商业市场、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多样化服务活动;远泰路社区联合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组建“安全相护 彩泰同行”消防水电志愿服务队,每周四到辖区231户空巢独居老人家中进行水电检查维修服务。
据悉,东山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动“志愿服务联盟”项目以来,已汇聚50多家“文明实践伙伴”单位,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文博场馆、社会团体等力量,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圈”。今年以来,部分“文明实践伙伴”单位已提供公益观影、全民阅读、国画课堂、暑托班等各类志愿服务项目20余次。
成效共享惠民生
绘就城市治理“新画卷”
“带孙子做志愿服务,不仅让他学会了爱护环境,更让他懂得了‘奉献’的意义,这个活动办得实在!”近日,骆村社区开展“我为社区做件事”活动得到了龙湖春江郦城退休党员陈建的参与和点赞。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藏在楼道转角、绿化带旁、宣传栏下。在“我为社区做件事”活动中,骆村社区近20名志愿者自主选择“清洁小区、安全宣传、绿植养护”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大家积极投入到卫生环保、消防宣传、助老助残等志愿服务中,以文明实践之力守护家园。
作为江宁区老城区、中心区,东山街道人员结构多样、群众诉求多元。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提高志愿团队服务水平,今年以来,东山先后面向志愿者开设理发、应急救护等技能培训“幸福课堂”;同步构建以积分兑换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精选14家爱心商家、组织机构,纳入“志愿者口袋书”志愿积分兑换资源库,全方位激活志愿服务参与热情。
如今,“自治”正成为东山基层治理的常态,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东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依托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进一步拓展品牌效应、凝聚社会共识、延伸服务载体,以接地气、有活力、有温度的服务方式让社会更活跃、群众更满意,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魏琦 彭慧婷
江宁东山 “文明实践+”托起“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