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5号线全线通车一月有余,这条全长37.4千米的新晋换乘之王贯穿南京主城南北,由南向北依次穿越东山副城、南部新城、夫子庙地区、朝天宫、五台山体育中心、北京西路、湖南路商业街和下关滨江商务区等众多重点功能片区,并在竹山路、三山街、夫子庙、上海路、云南路、福建路等多个节点与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7号线换乘,市民出行的便利度又提升了一个指数。
5号线的全线贯通意味着南京地铁“大家族”又添新成员,至此,南京地铁开通线路达到13条,地铁运营总里程由484千米拓展至508千米,车站总数达255座,交通的可达性进一步提高。
交通版图的扩大,背后有建设中的攻坚克难,有设计上的独具匠心,有“地铁卫士”的全力护航,本期《城乡建设》带你“走近”5号线,探索工程背后的故事。
施工 在黏土地层、狭窄空间里完成“极限穿越”
地铁5号线串联起鼓楼滨江、主城中心、南部新城等多个核心区域,在城区修建地铁绝非易事,施工区域周边建筑众多、地下管线密集,还涉及不少已运营的地铁线路。记者从市建委轨道站得知,5号线开建前,南京当时已运营的地铁线路有1号线、2号线、3号线,这3条线路没有一条经过老下关地区,也就是说,老下关地区尚无修建地铁的先例。市建委轨道站监督一科副科长郑心说,老下关地区毗邻江边,但与河西地区长江漫滩地质不同,该地区主要是淤泥质粉质黏土地质,这种地质的含水量高,透水性差,易变形,在2015年底,南京地铁结合下关大街改造的契机,在现在的静海寺站做了一个试验段。
“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参建单位精准控制地连墙垂直度,基坑开挖时严格遵守先撑后挖、分层开挖的原则,对主体结构快速施工作业,同时做好工程监测。”郑心说。在严谨的施工和监管下,静海寺站顺利建成,为5号线全线施工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参数。
记者从施工单位了解到,5号线与7号线换乘站福建路站毗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民住宅区及酒店群,车站基坑沿中山北路方向纵向布置,受限于周边环境,围挡两侧须保留社会车辆及行人通行空间,导致场内可利用施工区域极为有限。其中基坑东侧要保障社会交通顺畅,西侧基于施工机械作业及材料堆放需求,均设置盖板;此外,为满足邻近居民小区日常通行及场地施工要求,另增设3处全铺盖通道,多重盖板设置进一步压缩了场内有效作业空间。
基坑开挖范围内分布着粉砂层和粉土层,其物理状态均处于流塑至软塑区间,具有灵敏度高、摇振反应显著、易发生流变等不良工程特性,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同时,基坑周边紧邻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办公楼及多栋民房等重要建(构)筑物,最近水平距离仅7.72米,对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变形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各参建单位通过科学统筹、精细化管理、技术创新及高效协同,成功攻克了深基坑开挖变形控制、受限空间施工组织等技术难题,高质量完成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任务。
5号线与4号线换乘站云南路站至五台山站盾构区间虽然只有870米,却经历了不少困难,在施工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从云南路站始发的盾构机不得不先“分体”,跨区间组装“合体”之后,才具备了盾构始发条件。青春广场站(施工时名为山西路站)北侧是虹桥站和福建路站,南侧是云南路站和五台山站,南北两个区域的人口密集,施工难度大。青春广场站前后4个车站都不具备作为盾构施工基地的条件,为了减少施工对道路交通和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单位将五台山站至福建路站之间的4个区间(共8条盾构隧道)的盾构基地统一设置在青春广场站,也就是说有8台盾构机的后配套设施、管片、渣土运输等,都要在青春广场站这一个基地完成,可以说青春广场站是4个区间的施工枢纽。为此,施工方在人员、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克服了施工工点多、分布广,管理人员分散,且施工工艺复杂等难点问题,最终确保了4个区间顺利贯通。
设计 吟诵一首时空折叠的金陵叙事诗
在南京城的经纬线上,地铁5号线如同一座地下历史文化长廊,沿着老下关、山西路、朝天宫、夫子庙,徐徐展开一幅历史画卷。这条全长37.4千米的地下长廊,以“开放金陵”为设计主题,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双螺旋结构。5号线车站标准站装修设计通过提炼沿线建筑元素,融入标准车站的装修设计中,采用中轴对称的设计手法,将设计元素植入全线标准站的楼梯柱跨之间。特色车站则围绕周边历史、人文地标展开主题创作,在标准站的基础上叠加艺术元素塑造特色空间形象,以“文化切片”的手法,在无柱穹顶、拱形星空、城墙门洞等空间容器中,完成对城市记忆的立体转译。
有的站点呈现时空折叠的秘语,在盐仓桥站1号口,车站外表材料使用白色彩釉玻璃,造型犹如帆船,远远望去,在绿树掩映中,车站主体仿佛林中白帆。走进站点,更觉设计之精妙,菱形结构、坡屋顶,呼应着“盐仓”的主题。盐仓桥这一地名正来源于明代这里因靠近盐库,并有小桥街,因此盐仓桥站1号口的造型灵感提炼于古代储盐仓库。该站北侧有江南水师学堂,历史文脉丰富。
“哇!太好看了!”在虹桥站,一站上扶梯,一幅璀璨的星空图就在头顶徐徐展开,不少乘客举着手机拍照。虹桥站车站站厅建筑采用无柱结构,从周边环境提取隧道、彩虹的拱形构造,融合星空灵感,将顶部空间幻化为拱形星空顶,无柱穹顶的蓝紫色星空下,十二星座清晰可辨,随着电梯上升,仿佛置身浩瀚星河。站厅墙面艺术品以“匠心”为主题,用石材、铜雕打造建筑蓝图,展现南京经典近现代建筑作品,浮雕中的中山码头轮廓与原扬子饭店尖顶,在光影流动中完成时空对话。
材料也被作为一种多维度的表达方式,前文所说的盐仓桥站,使用钢结构与玻璃幕墙的现代组合,形成12米挑高空间,通过屋顶交叠设计实现自然通风,让地下空间获得通透感。夫子庙站的6号、7号出入口,宛如一座古朴的小院,这两处站点名为“秦淮小筑”,取自秦淮民居建筑形态,结构体系采用钢构架,外墙面使用轻质水泥纤维板和玻璃幕墙,内装材料使用仿木纹铝板,复刻秦淮民居肌理,细看能看出质朴的纹理。光华门站在设计上提取南京明城墙和城门元素,4米多高的连续拱券如城墙门洞般次第展开,造型十分惊艳,城墙砖通过米色板材拼接打造而成,还原出岁月“包浆”感。站内的南京长江大桥壁画通过不锈钢板片使画面产生镜像,乘客在不同角度都能感受到展开与闭合的律动感,在光影流转中体会这座南京地标建筑独特的美。
大校场站名为“胜利之翼”的艺术墙堪称一幅大型时空拼图,复原的飞机模型凸出在墙面,车站内,红砖墙柱复刻出老机场的建筑肌理,与现代金属结构碰撞,这些材料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元素,而是成为可触摸的城市年轮。
地铁5号线打造了一座流动的城市记忆博物馆。下关站的百万雄师浮雕,通过光影交错再现渡江战役的磅礴气势;光华门站的山水壁画,让南京长江大桥在镜面不锈钢中获得双重生命;夫子庙站的秦淮小筑,将六朝烟水气再现于钢结构与铝板的现代容器里。这些设计突破了传统地铁空间的功能边界,将通勤动线转化为文化漫游的叙事长廊。当市民穿过盐仓桥站的白帆幕墙,步入虹桥站的银河穹顶,触摸到的不仅是冰冷的建筑材料,更是一个城市跨越古今的文化DNA在当代的重新编码与表达。这种时空折叠的设计智慧,让5号线成为南京城最动人的文化诗篇。
护航 “地铁卫士”用匠心守护城市动脉
地铁5号线建设期间,市建委轨道站靠前服务、严格监管,制定监督计划、细化监督举措、紧盯关键环节、规范验收程序、严守验收标准,对现场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质量管控,为全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5号线的监管历时九年半,对“地铁卫士”来说,虽然他们并不直接参与施工,但每一项工艺、每一道工序,他们必须了然于心,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督计划。特别是对个别工程风险比较大的站点,在关键施工环节正式进行前,他们提前介入,核查施工方案,施工阶段更是加大抽查频次。“像位于主城区的土建5标段和6标段,抽查次数都达到上百次,出具的监督文书均超过200份,是一般标段的两倍。”郑心说。
五台山站位于市中心区域,施工时可利用的空间非常狭小,经过多轮方案研究,最终参建单位在五台山站采用站台上下叠落的方式。“常规车站的上、下行线在同一站台层,叠落式车站的上、下行线分别在上、下两个站台层。区间施工时,先施工下部隧道,然后在保护好下部隧道的前提下,再进行上部隧道施工。”郑心说。这种叠落式车站的形式在全省尚属首次,对“地铁卫士”来说,施工组织是否合理有序、安全管理是否可靠受控、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
上海路站紧邻新街口,上海路、汉中路两条交通动脉纵横交错,路面人流、车流密集,周边有多家医院、商场、居民小区,对安全和环保的要求较高。“地铁卫士”在此直面多重挑战:基坑变形是否受控、施工围挡是否与周边有效隔离、作业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既有地铁2号线车站结构是否受到影响……他们多次开展现场巡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各项方案、做好基坑监测、降尘降噪,尽量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保障既有线路运营安全。
“除了淤泥质粉质黏土,5号线一路还穿越了岗地、秦淮河漫滩、古河道漫滩及长江漫滩等多种地貌单元,岩层、砂层、卵石层、黏土层相互交错,一条线路贯穿如此复杂地层,仿佛带我们进入了南京市的‘地质博物馆’。”郑心说。“地铁卫士”在监管过程中要深入进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研究,了解每种地层条件下适用的施工技术,比如深基坑内支撑轴力自动补偿系统,往常一般项目上使用预加轴力,一次性加好,而自动补偿通过伺服液压系统以电脑控制,实现毫米级控制,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
5号线北段铺轨大面积采用高等级特殊减震道床,其中降噪效果好、施工难度高的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占比高达75%。同时,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质量,5号线首次采用了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该道床作为国际高等级的轨道减震措施,技术成熟可靠,具有减震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高、易维护等特点。“5号线北段关键区段使用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不仅能有效保护沿线的文物古迹,还能提高地铁运营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郑心说。
5号线工程体量大,涵盖38个标段、111个单位工程,市建委轨道站先后有二十多名监督员参与过5号线的监管。三千多个日夜,“地铁卫士”以近千次现场检查和逾两千份监督文书的守护,筑牢质量安全防线。那一盒盒摞起的文书,丈量了责任的深度,也标注了城市的文明高度。
5号线的开通运营,扩展了城市的交通版图,织密了南北向轨道交通线网,编码了南京的时空记忆,续写了“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千年文脉,标志着南京地铁迈入更加高效、人文与智慧的新阶段。
小贴士
南京地铁5号线目前通过8座换乘站与既有线路“牵手”,竹山路站、三山街站换乘1号线,夫子庙站、诚信大道站换乘3号线,上海路站换乘2号线,云南路站换乘4号线,福建路站换乘7号线,吉印大道站换乘S1机场线。今后还可以在下关站换乘9号线(正在建设中),光华门站换乘6号线(正在建设中),大校场站换乘10号线二期(已开始不载客试运行),这就意味着5号线有11个换乘站,可以与9条线路“牵手”。
本版撰稿 张恺 通讯员 宁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