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 储笑抒
“南京这座城市令我惊叹!这里现代与历史完美结合,漂亮、干净、安全、明亮!”哥伦比亚绿色联盟党国家性别平等委员会主席Clavijo Pinzon站在南京台城上,眺望着玄武湖与摩天大楼,不由得发出赞叹。9月14日—15日,拉美国家智库发展知识分享研修班学员29人来到南京学习参访,他们的足迹遍布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南京城墙台城景区、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大学、江宁智能制造企业、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地,用脚步丈量古今,感受城市跳动的脉搏。
14日上午9时多,学员们第一站来到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参观这座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建筑,同时聆听讲解员介绍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一开始看到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的门时,我们还以为这是一幅画。”来自萨尔瓦多副总统府国家发展委员会、生于1999年的小伙子Baires Lopez,在看到装饰着描绘遒劲古树中国画的大门在面前缓缓打开时,感受到了科技与文化结合带来的震撼,“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妙的第一印象!”
从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播放的视频中,洪都拉斯《人民权力报》记者Castelar Lopez了解到南京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人们如何与文学融合共存。“我们了解到文学与文化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由此产生的推动力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是这种文化视野助推中国成为今天的模样。”他表示。
从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出来,学员们沿着鸡鸣寺路步行向南京城墙台城景区进发。天气潮湿闷热,丝毫没有阻挡大家探索历史的脚步,他们轻抚历经风霜的城墙,仔细阅读城楼内展板上的内容。“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这座城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人类都应该了解和保护它,以留给后代!”洪都拉斯商船总局顾问Garcia Arias身着一件黑色T恤,上面印着一条气势磅礴的中国龙,彰显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自己也参与过历史遗迹保护工作。我们珍惜历史遗迹,因为它们对于人们了解本国以及整个人类的历史都至关重要,南京的城墙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天下午,学员们又参观了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云锦博物馆等地,这些行程让他们从更多维度了解了南京一路走来的历史印记。
9月15日上午,学员们走进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参观校史博物馆、触摸历史建筑、与南大商学院老师座谈。谢哥德阿维拉大学校长顾问Sando Lopetey说:“漫步南大校园,我感受到校园之美。南京大学学术方面的造诣很深,很多学科排名全球靠前。我自己所在的大学也有很多人文交流项目,希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能和南京大学进行合作。我们愿意向更优秀的人靠拢,与更优秀的学校携手。”
智能制造工厂,是了解南京城市发展的一块重要“拼图”。当天下午,一行人驱车来到江宁,依次参观科远智慧滨江智能制造工厂、南瑞继保智能电气装备产业园。哥伦比亚风险分析委员会主席Guzman说:“南京是一座多元化、充满活力的城市,在智能工厂里,我们看到中国在发电、电力传输、信息存储和数据处理方面拥有强大的能力,并且可以发挥所长为世界各地提供可靠服务。哥伦比亚在能源转型方面也具有巨大市场需求,中国公司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作为此行的最后一站,当晚,学员们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前合影留念,参与#HeritageInFrame#遗产同框全球接力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市通过Discover Nanjing境外社交平台发起,邀请全球参与者用滤镜拍摄身边古建筑与历史遗迹、分享文化故事。乌拉圭外交部国际合作司Ackermann Boudrandi说:“大报恩寺塔外观宏伟,灯光设计令人着迷,这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非常新颖。夜色降临,我们也即将告别南京,两天的行程,我们看到了一座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一座非常友好的城市、一座充盈着绿色的城市。”
“我真希望能多待一段时间,多待一周,甚至一个月,更多地了解南京人。”Baires Lopez说,“这段经历我将留存心间,时时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