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激励“从学术发表到产品创造”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A06版: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刘根生

  “江苏‘大手笔’支持博士后创新!”近日省人社厅公布了2025年度“卓博计划”资助名单,900名优秀博士后入选,最高可获50万元支持,资助金额全部给到个人,资助期2年。这个政策的导向特别鲜明:引领博士后人才向企业生产科研一线集聚,激励“从学术发表到产品创造”。

  报道称:今年“卓博计划”资助重点投向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入选者研究方向与重点产业体系紧密相关。比如,南航博士后工作站刘志的科研成果被业内誉为“电子皮肤技术的一大进步”,河海大学博士后工作站陈浩的科研成果对于保障深远海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在最高资助档入选者中,来自专精特新企业和医院的博士后分别占比21%、16%。这意味着,在“人才+产业”深度融合大势中,谁能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实现“从学术发表到产品创造”,谁就能获得更多资助和更大用武之地。

  有效产品是生产力的标志,也是科研竞争力的标志。在“揭示原理—利用原理—工程实践—技术扩散—批量生产”科研链条中,“学术发表”只是科研成果的前端部分,“产品创造”才是科研成果的完整呈现或集中体现。这意味着“学术发表”是科研本分,但“学术发表”不等于科研竞争力,关键是实现“从学术发表到产品创造”。有“产品创造”为基础,论文才能“发一篇,是一篇”,而不是“发一篇,有一篇”。从这个视角看,“卓博计划”既是支持博士后沉下心来搞科研,也是在引导博士人才及各类科研人才把论文“写”在实践成果中。

  近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发文指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远企业”就业倾向尚未扭转,科技人才配置与产业创新需求存在错位。2023年我国应届博士毕业生达7.52万人,去企业的比例为2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50%左右。改变这种状态,尤其需要以用才之行促观念转变。“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把“卓博计划”之类好政策用足,让人才坚信企业生产科研一线更有奔头,种种偏见也就会渐渐冰消。

  “AI时代,谁提出的问题越高明,生成的答案就越优秀,谁提出的问题越有创意,生成的答案就越巧妙。”可以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已成科研常态。真问题在哪里?在生产一线。愿各类科研人才能够精准把握大势,更自觉地向企业生产科研一线集聚,在“从学术发表到产品创造”中成就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