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在江北新区长芦街道滨江村,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员陈留根带着三名学生,在稻田里查看水稻苗情,师生间不停讨论着水稻的长势以及该如何施肥等问题。半小时后,陈留根拿着水稻样本与种植大户何文进交流起来,“现在的田间管理做得很好,受高温的影响不大。这里看过以后,我心里就踏实了。”陈留根说。
当天,陈留根带着学生在江北新区跑遍了8处农田,一一查看水稻苗情,并给种植大户进行了相应的指导。
今年,江北新区实施市级整建制开展稻麦(油)轮作单产提升项目,共建设片区面积2420亩,涉及种植大户8户,何文进正是其中之一。何文进表示,“正是因为有了专家的全程指导,我们才能很好应对近期高温天的影响,确保水稻顺利生长。”
事实上,自项目开展以来,江北新区通过与南京农业大学刘正辉教授专家技术团队的紧密合作,构建了“全周期指导+精准化服务”模式。项目的三位指导专家刘正辉教授、李刚华教授和陈留根研究员,几乎每周都要来到田间地头。
南农大技术服务团队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都发生了高温危害,今年又遇到长时间的高温,作为技术团队,我们很担心会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好在技术团队早早进行了准备,根据往年高温天气的影响做足了预案。从初期的培训开始,就给种植大户普及了防范措施,包括推迟抽穗时间、喷洒耐高温的叶面肥、田间灌深水等。”
克服了高温天气的影响,陈留根对该项目实现单产提升充满信心,他表示,“项目主推稻麦两熟丰产高效绿色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推广使用哈茨木霉菌剂等新型农业投入品,这些都在顺利推进。”
对于水稻的增产增收,种植大户最有发言权。何文进表示,过去几年,杂交稻的平均亩产量约1400斤,今年有了专家的全程指导,预计能达到1500斤,亩产能够提升100斤以上,收入也会有一定增加。
在盘城街道种植大户陈万山的田块,今年试验使用轩凯生物谷乐丰聚谷可力微生物菌剂,面积9亩。据介绍,该菌剂能够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加快分蘖、提高亩有效穗;促进幼穗分化、发育,增强抗逆性,提高受精授粉率;促进稻穗灌浆速度,增加籽粒充实度、千粒重,提高产量。这是该产品首次在新区水稻上使用并设立试验田,陈万山形容使用了“谷乐丰”的田里,水稻长得又粗又壮,他很看好这块田今年的产量。
当前,正值项目片区水稻产量决定的关键时期。江北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专家技术团队会同区街农业技术人员,每周对所有项目片区主体进行“手把手”田间会诊,已完成6—7轮现场指导,对种植主体育秧、氮肥施用、穗肥诊断、群体结构、烤田时间、病虫害防治等步骤开展精准指导;另一方面,项目区新型投入品采购全面完成,哈茨木霉菌剂已全部通过无人机撒施到位,对水稻抗逆性、稻米品质、稻谷产量的提升有显著效果。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抓好单产提升项目的实施,紧盯天气情况,加强踏田指导,做好实收测产和项目总结,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带动新区秋粮平均单产有所提升。同时,谋划好下一茬小麦生产,做好小麦优良品种推广和备种调度,规划好市级单产提升项目小麦季的布局,确保茬口衔接高效,小麦适期播种,为来年粮食生产打好坚实基础。
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