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民生需求多元复杂,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政策资源丰富却难以精准落地,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栖霞区委组织部认真贯彻落实“双结对、双促进”工作机制,主动扮演“红色引擎”和“资源枢纽”角色,常委部长带头对接市级机关部门,并带领结对区级机关部门每月常态化下沉街道一线开展调研,倾听基层声音、逐项梳理问题、推动精准解决。通过党建牵线、资源下沉、服务上门,让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与政策资源的“主动脉”实现有机贯通,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的民生答卷。
联动破壁,疏通治理“微循环”
基层治理中,常常遇到这样的窘境:社区工作人员明明发现问题,却因权限不足、专业不够而束手无策;上级部门拥有资源和职权,却又难以及时发现基层的具体问题。这种“看得见管不了”与“管得了看不见”的矛盾,曾是困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难点和堵点。栖霞区以“双结对、双促进”为突破口,通过区委组织部的精准“牵线搭桥”,让基层的“需求清单”与上级部门的“资源清单”实现有效对接,实现了从“各自为战”到“协同攻坚”的转变。
在燕子矶街道祥和雅苑社区,曾经让物业和居民头疼不已的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问题,如今得到了智能化解决。“我们这套智能监控系统非常‘聪明’,能精准辨别出婴儿车、自行车和电动车,一旦发现电动车入梯,会立即发出声光警报,并同步将消息弹送到我们社区工作人员的掌上终端,反应非常迅速。”祥和雅苑社区党委书记曹秋荣介绍。这背后,是燕子矶街道与结对单位南京市数据局的深度合作。双方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整合“一网统管”数据资源,运用AI智能监测分析技术,对电动车违停、上楼、充电安全等进行全天候识别预警,为基层治理装上了“火眼金睛”。
同样的高效联动也在其他领域生动上演。针对基层法律人才匮乏导致的调解难、维权难问题,栖霞区检察院与南化新村等4个社区结对,共建“解忧杂货铺”,通过“检察官进社区”“板凳听证会”等13项特色活动,将法治宣传、公开听证、矛盾化解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仙林街道与市生态环境局联手,对近1000个高校实验室进行全面摸排,在7所高校建成“无废实验室”,破解了长期存在的微废处理难题。
栖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上下联动的机制之所以能有效运转,关键在于建立了“双重挂钩”机制,在市级机关部门与街道挂钩的基础上,推动对应区级机关部门与133个社区(村)全覆盖挂钩,形成了市区街社(村)一体贯通的工作格局。
精准滴灌,照亮服务“灯下黑”
近日,尧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来了一台“新朋友”——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助服务一体机。该机器可为市民提供公积金查询业务、个人缴存证明打印、离退休提取、提前还清住房公积金贷款等20余项业务。据悉,此机器为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9家分网点外,首次在街道级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是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推动“全城通办”业务以来的又一次创新尝试。
这正是尧化街道与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化“双结对、双促进”工作机制,推动服务资源精准下沉基层的生动缩影。民生服务工作面广量大,以往的资源投放往往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容易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出现服务“灯下黑”现象。栖霞区通过落实“双结对、双促进”工作机制,推动优质资源精准滴灌,让服务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龙潭街道地处远郊,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好医院少、好科室少、好医生少”成为当地居民就医的痛点。通过与市卫健委结对,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一大早,靖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已经排起了长队。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脑科医院的专家组成的“党员先锋义诊团”正在这里开展义诊活动。“专家来到家门口,为我们看病答疑,真是太方便了!”前来就诊的王大爷高兴地说。
这次义诊只是龙潭街道与市卫健委结对共建的一个缩影。双方通过组织共建、党员结对、服务下沉等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可及。市卫健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姜玲介绍:“我们不仅派专家坐诊,更注重培养基层医疗队伍,通过‘靶向式’教学,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靖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筛查室内,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正在指导基层医生操作早癌风险评估系统。“筛查问卷要这样问才精准!”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学,帮助优化社区筛查问卷指标,制定阳性病例“全周期”管理方案。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模式,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截至目前,累计下派专家坐诊48人次,服务群众600余人次,培训指导基层医务人员100余人次。
资源直达,点燃发展“新引擎”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需要上级部门把政策“吃透用足”,也需要基层单位“精准承接”。栖霞区通过“双结对、双促进”,打通中间环节,让优质资源政策直达基层,转化为推动栖霞区域发展的“热点”和“动能”。
八卦洲街道与市体育局的结对合作,成为资源直达促发展的生动范例。“市体育局不仅出资金,更积极导入资源、嫁接项目,推动八卦洲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八卦洲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第二届南京市村龙舟总决赛在洲上举办,赛事采用“1+3+N”模式,将专业龙舟竞渡与乡村市集、非遗体验、农产品展销等环节相结合,有效拉动了本地消费,促进农民增收。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已经形成了长效机制。目前,南京市体育局5个党支部与八卦洲街道8个村(社区)党组织实现“点对点”结对,常态化开展困难帮扶、物资慰问等关怀行动。
“‘双结对、双促进’不仅解决了一批基层治理难题,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栖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栖霞区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推进共建项目走深走实,“通过持续深化‘双结对、双促进’工作机制,我们要让资源下沉更精准、服务群众更贴心、推动发展更有力,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栖霞经验。” 栖霞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