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各方主体围绕“红色物业”分享治理良方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朱旖旎) 如何推动业委会从“组建难”走向作用“发挥好”?如何让老旧小区从“管不好”到“治理优”?9月12日下午,全市第二期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仙林、优治理、书记谈”大讲堂在江苏省党支部书记学院城市分院(南京)举行,围绕“红色物业”主题,共同探讨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联动机制。全市12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物业工作者代表参加。大讲堂邀请了上海、杭州等先进城市社区负责人围绕完整社区建设、电动自行车治理等内容传经送宝,拓宽了我市基层干部的视野。

  当天,6位来自南京一线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物业工作者展开热烈讨论,既有破解难题的实招,也有深化实践的思考。

  面对业委会组建难问题,江宁区秣陵街道高湖社区党委书记杨赠赠带来了妙招,现场演示了社区主导开发的跑票小程序。作为去年新成立的纯居民型社区,高湖社区通过数字赋能,优化业委会组建流程,提升居民参与感和透明度,在社区牵头下推动7个小区中6个成立业委会,1个成立管委会,实现业主自治的全覆盖。

  针对业委会发挥作用难,秦淮区瑞金路街道瑞金新村社区分享了破解之策。社区从业委会组建之初主动介入,推动业委会中党员占比达70%,该社区党委书记张璐感慨:“我们把党组织建在业委会上,加强党的领导,业委会决策效率明显提高,业主沟通也更顺畅了。”

  结合社区中常见的“三驾马车”协调难题,建邺区兴隆街道月安社区党委书记石娟交出了答卷:“做好‘红色物业’,就是要强化党组织统筹能力,让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从‘各唱各调’变为‘同频共振’。”她所在社区通过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有效破解了一系列长期存在的治理堵点,“既各司其职,更携手共治,让扯皮的事变成合力的事。”

  玄武区新街口街道红庙物业负责人张家栋则聚焦市场化运营,讲述了“老旧小区也能自我造血”。他介绍,通过盘活停车资源、引入便民服务等,把小区居民的事办好了,红庙片区实现了物业企业盈利与小区治理提升双赢。

  秦淮区朝天宫街道物业办科长张思远谈到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时引发现场共鸣。她介绍,辖区内曾有63个小区处于失管状态,通过引入“信托制物业”,由党组织牵头建立公开透明、财务共管的治理模式,让小区居民清楚看到收了多少物业费、钱用在了哪里,最终解决了物业“收费难”问题,让物业服务走向良性循环。

  浦口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物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汪生,结合先后担任区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物业科、物管中心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人大代表、社区党建指导员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如何通过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策划实施共建项目、搭建多元沟通平台、强化资源与能力保障等举措,推动物社联动抓好小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任克强指出,这些案例的核心是党建引领下的机制创新。“‘红色物业’不是简单贴标签,而是通过党组织凝聚各方,把治理痛点转化为共赢点,在社区里面搭建‘生态系统’。”他表示,南京正在探索的路径具有一定示范意义。

  一场大讲堂,既是经验分享会,也是问题攻坚会。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相关负责人说,南京在“红色物业”建设方面持续探索创新,通过强化党组织对物业企业、业委会和居民群体的引领,推动多方协同共治,有效破解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治理效能,让居民感受到变化、享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