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带着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初心,南医大二附院首辆健康大篷车在八卦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程,定期到基层开展巡诊,开启了常态化巡回医疗。今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建立常态化巡回医疗制度的通知》,指出要把常态化巡回医疗作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决策部署的关键举措。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持续优化服务内涵,南医大二附院及时利用数智技术的发展,对健康大篷车的功能进行增进、补强、提升,全新推出“智慧增强”版2号健康大篷车,确保巡回医疗工作取得实效。
全新升级的2号健康大篷车与1号车形成功能互补,在5G网络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技术赋能下,更突出专科检查精度。车上设有5G医生工作站及远程会诊平台,构成了“移动智能诊室”,配备掌上超声诊断仪、移动心电图机、车载DR读片系统等设备。掌上超声诊断仪,小巧无绳设计,内置有WiFi数据传输,依托5G网络,影像实时传输,通过App连接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超声科医生可随时为患者做检查,哪里有需要就移动到哪里,不受空间和场地影响。对群众咨询较多的甲状腺、颈动脉、前列腺、心脏等重点部位可进行专项筛查,精准对接了基层医疗的痛点问题。
“这是B超查出来的数据,你拿着这个报告再去找沈主任看看。”健康大篷车巡回医疗队成员——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晨叮嘱刚查完前列腺B超筛查的老人,老人之前查出PSA数值偏高,B超检查发现前列腺也偏大。随即老人的检查报告就转到了巡回医疗队成员——泌尿外科副主任沈露明的手上。沈露明拿着报告,很快为老人分析病情,“PSA偏高跟增生、炎症、肿瘤都会有关系,从B超看还是考虑增生为主,当然你还有一个指标偏高也需要复查,最好做个前列腺核磁共振。“沈露明给出了进一步检查的医嘱。”以前分析病情,没有检查作为依据,医生也只能是大概说一说,现在有了2号车这些便携医疗设备,数智技术的加持下,可以精准地看到病人前列腺有没有明显的病变。”从B超检查到专科医生问诊,给出治疗建议,前后不过十余分钟,大大提升了疾病筛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不仅如此,只要把掌上超声仪探头的编码接入院内的超声机,院端同样可以看到前方采集到的图像。当遇到疑难复杂病例时,通过远程诊疗通道,可以串联起更多层级的医疗资源,不仅连通南医大二附院专家团队,北京、上海甚至国外的专家,也都可以一起分析会诊,精准施治。有了移动智能诊室,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在缺少装备的基层社区,无论是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是特殊人群,都可以完成“面对面”的会诊。通过一块屏幕与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外的医学专家“隔空对话”,这样的场景将成为“常景”。
健康中国行动要求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加强早筛早诊早治,以降低恶性肿瘤、重大疾病和慢性病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影响。把智慧化移动医疗车开到居民家门口,就等于家门口有了家三甲医院。健康大篷车搭载着专科轻骑兵,不只是一个服务的窗口,更是一个具备实现疾病流动筛查,防治前移,以及问诊、开药的诊疗中心。众多专科高危病例在筛查发现后,通过医疗车的绿色转诊通道,直接转诊到医院就诊还能免挂号费,形成了“防、筛、诊、治”的链条式服务。
陈艳萍 蒋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