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塘到餐桌,都市圈水生蔬菜陆续上市
日期:09-11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暑气渐消,南京都市圈各地的水生蔬菜迎来集中采收季,金坛的莲藕、宣城的菱角、天长的芡实陆续新鲜出塘,从泥塘到舌尖的“鲜”活旅程正式开启,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与饱满的果实相映成趣,让“水八仙”家族的时令美味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连日来,常州金坛区直溪镇王甲村的藕塘一片繁忙。每天凌晨1时,采藕人万师傅就头戴头灯、身着防水服踏入齐腰深的泥塘,他手持特制高压水枪,顺着荷叶朝向和根系走向精准定位藕群,水流冲破淤泥后,一根根象牙般洁白饱满的莲藕应声而出。种植户江伟承包了200多亩藕田,每日可采收鲜藕约1500公斤,在田埂上等待的收购商早已安排好了货车,新鲜采挖并分拣清洗后的莲藕,由工作人员迅速装车,发往市场。
在宣城市狸桥镇金凤村,菱叶铺展如绿毯,每年这个时节,村里都会迎来最热闹的采收季。凌晨3时,村民张小翠划着小木船,穿梭在菱叶间采收菱角,麻利地将菱角摘进竹篮,“得趁露水没干采,菱角才新鲜。”她每天早上忙碌近3小时,采收后回家剥出雪白菱角米。而在金凤村电商服务网点的包装车间里,是另一番景象。工人们分工合作,有的清洗菱角米,有的将沥干的菱角米称重、装袋,并整齐码进塑料盒,最后送入冻库保鲜。电商服务网点负责人李小利介绍,自菱角上市以来,每天最少收500公斤,高峰期能收1500公斤,今年预计收购菱角米60吨至100吨,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水八仙”之一的芡实也进入首茬采摘期。滁州天长市铜城镇龙岗社区是知名的“芡实之乡”,绿色芡叶层层叠叠铺满水面,采摘工人身穿皮衣、手持镰刀在水田中忙碌。“今年气温偏高,采收期推迟、产量略受影响,但市场紧缺让销售更忙。”当地种植基地负责人说。芡实俗称鸡头米,有“水中人参”之称。近年来天长市推广良种良法、提供技术帮扶,形成科学种植和水体管理模式,自主研发的“天芡一号”不仅品质好,还能采收12茬左右,亩均产量达150公斤,每亩效益超3000元。天长市龙岗芡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登勇介绍,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每天销售芡实500多公斤,9月中旬旺季时每日能采收1500公斤。目前天长市内芡实种植面积达7.17万亩,有种植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0多家,从业人员超2万人,年产芡实产品4.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26亿元,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莲藕采挖期可从每年8月持续至次年5月,菱角、芡实则将在中秋前后迎来采收旺季,未来数月,这些带着湖水气息的时令美味,将持续为南京都市圈的“菜篮子”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