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钩”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
日期:09-10
本报讯(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 魏宏伟 夏敏) 从水乡唐倩圩里的“小织女”,到守护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高淳区古柏街道“小织女”邢小萍用34年的坚守,在一针一线里钩织出“虎”韵乡愁。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认定名单,南京共9人入选,邢小萍是其中一员。
邢小萍的“指尖缘分”始于童年。1971年出生的她,七八岁时就跟着长辈用鹅毛管学织裤带,后来又用自制钩针织围巾、衣服。为给侄女准备满月礼,1991年,高中毕业的邢小萍第一次尝试钩织虎头鞋。她钩织的鞋因柔软透气、不易脱落,成了邻里间的“抢手货”,也让她与“钩鞋”结下不解之缘。
随着上门求鞋的人增多,邢小萍开始琢磨如何让手艺更精。针对宝宝鞋脚背针脚稀疏问题,她钩了拆、拆了钩,反复试验,最终用“加钩短长针+间隔缩针”的方法,克服鞋面拉花跨度大、有间隙等弊端,让鞋背平整服帖。在选材上,她试遍各类毛线,选定兼顾柔软与挺拔的中粗毛线;在工艺上,她突破布料虎头鞋“贴布绣”的局限,直接在毛线上绣出端正的“王”字,还拜师学习渔网编织法制作流苏等。
乡村工匠既是我国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活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宝贵资源。多年来,邢小萍带着亲手织就的虎头鞋亮相家乡二月八庙会,摊位前常围满市民游客。如今,她的虎头鞋通过熟人上门、朋友圈及“高淳百事通”平台售卖。
34年过去,那支随邢小萍走过岁月的不锈钢钩针依旧锃亮。对她而言,织虎头鞋是爱好,是对乡愁的寄托,更是一份坚守传统技艺的责任。邢小萍说,想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也让虎头鞋里蕴含的吉祥寓意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