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历史的回响,总在特殊时刻叩击心灵。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
回望80年前,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那段血火交融的历史,不仅记录着苦难与牺牲,更淬炼出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昭示着生生不息的未来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战至最后一息,胃中仅有枯草棉絮;新四军“刘老庄连”与敌人殊死搏斗,全部壮烈捐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他们的人格光芒穿越时空、照进当下,以宁死不屈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何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何为不屈不挠、顶天立地的民族脊梁。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浩然之气万古凛然。南京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空前的惨祸和浩劫。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庄严宣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既是对逝去生命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生者责任的永恒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在回望峥嵘岁月中筑牢信仰之基,在仰望英雄丰碑中塑铸精神品格,赓续民族血脉、激扬爱国情怀。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就是把他们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当前世界格局深刻演变,风险挑战复杂严峻。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把强国之志化为报国之行,聚涓滴之力成就江海之盛,让伟大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国主义的传承者、继承者、实践者,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小我融入大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