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陈燕飞
旅游出行,有人搭高铁赶飞机,追热门景区,南京的汪先生却有不一样的玩法——骑着电动摩托车,从南京出发,把周边城市逛了个遍,逛老街、看湖景、尝小吃,还将骑行沿途的所见所闻拍成视频,成了短视频平台上最接地气的旅行博主。
江苏全省遍布车轮印
“以前梦想仗剑走天涯,现在换了种方式,用电摩看世界,也挺好。”汪先生是资深骑行迷,网名叫“文行天下”,平日里最爱骑着电摩穿梭在城市与乡村的街巷间。他的这辆电动摩托车已陪他跑了6万公里,往北到过山东,往南抵达福建,江苏全省遍布车轮印,安徽、浙江的不少地方也留下过足迹,南京周边两三百公里的范围,更是熟得像自家后院。
前不久,汪先生再次骑上电摩,从南京江北一路到了宣城,全程约157公里。夏日的清晨带着暑气,当天7时41分,汪先生从桥北出发,恰好赶上早高峰的尾巴。18分钟后,他驶过南京长江大桥,沿大桥南路、虎踞北路一路向南,途经新街口的繁华,穿过夫子庙的古色古香,再经中华路、土城头铁道口、南京南站,过秦淮河大桥进入江宁,沿途风景从高楼林立渐变为绿树成荫。
沿途赏景,品味城市烟火
接下来的石臼湖特大桥,是此行颇具特色的一段路程。12.6公里长的大桥横跨湖面,开阔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风裹着湖水的清凉迎面吹来。汪先生特意放慢速度,恰有一列S9号线地铁从旁边的轨道上飞驰而过,电摩上固定机位的摄像头顺势拍下了他与地铁同框的画面。“这是骑电摩才能遇到的巧景。”汪先生说,骑行线路与自驾线路不同,很多沿途风景是高速自驾难以见到的。
过了石臼湖特大桥,汪先生先打卡高淳网红地标——红色灯塔和湖边“孤独小树”,随后在当地吃完午饭,便逛起了高淳老街。他把电摩往街边一停、锁好车,径直往里走。青石板路两侧是白墙黑瓦的老房子,沿街特色小店连成一片,“骑电摩太方便了,想进小巷子转就转,不用找停车场。”汪先生感慨道。
从高淳出发,跨过固城湖大桥,沿固城湖往宣城狸桥镇骑行,没多久,苏皖交界的“连心桥”便出现在眼前,过了桥就算进入安徽境内。下午1时许,汪先生抵达宣城城区。
第二天一早,汪先生直奔附近的西林菜市场,这是他旅行的“必打卡项”。“菜市场最有生活气,看老百姓买什么、聊什么,比逛景区实在。”他在市场里买了小鱼干、新鲜菱角菜,又在附近的特色早餐店吃了当地的汤包、皮蛋瘦肉粥,将宣城的烟火气满满尝了个遍。
安全骑行,享受慢旅行的意义
回程时,汪先生沿水阳江骑行,蓝天白云映着江水波光,路过水阳江船闸时,他特意驻足观看船只过闸;在水阳镇,他还买了当地特产“水阳三宝”,打算带回家给家人尝尝。到高淳后,他稍作休整,便继续骑电摩赶路。最终,汪先生历时5小时10分钟骑过南京长江大桥,这场跨城旅行才算正式落幕。
“安全第一,出门旅行慢一点才好。”汪先生用于骑行的是需考取驾照的电动摩托车,虽能开到50km/h以上,但他出行时一般将车速控制在50km/h以内,“我不建议给电动车、电摩进行非法改装,骑车不是比快,是要慢慢感受路上的美好。”
他把旅行视频剪成短片分享到网上,镜头里没有华丽滤镜,只有沿途美景、菜市场的喧闹声和他的骑行日常,却吸引了不少人留言:“这样的旅行太赞了”“跟着你逛遍了南京周边”。汪先生说,自己就是想记录和分享,让大家知道旅行不用去远方,南京都市圈里就藏着很多美好景致。
对汪先生而言,这一路骑行,看不一样的风景、尝不一样的小吃、听不一样的故事,是一种独特的“看世界”。他表示,在这样的旅行中,自己更深刻地感受着生活的本真,这份藏在路途中的经历,远比打卡照片更珍贵,也是最有意义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