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秋夜 “虫族”的音乐盛宴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10版:听语+       上一篇    下一篇

夏秋交替时节,是虫友们的欢乐季。于志兵 摄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志兵

  初秋凌晨2时,黑漆漆的野外,两三盏“孤独”的头灯在晃动,那是秋日的“虫族”又出动了。为了期待的鸣虫,他们会不辞辛劳,逐虫而走。以这个夏秋小精灵为圆心,藏着一个个“虫族故事”,里面有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老谢今年快50岁了,是个资深虫友,每个初秋,他就会多一群老朋友——鸣虫。

  上周末深夜11时,老谢又出发了,一身破烂的长裤长衫出门,手提一个装着瓶瓶罐罐的帆布袋,头顶一个大头灯。“听语+”记者随行。

  这个季节,到处都是悦耳的虫鸣声,但家门口的“音乐会”很难入得了老谢的耳朵——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小家伙,他的目标是郊区菜地里的虫子。

  车过软件大道地铁站,虫友老刘加入进来,三个人继续向前,目标是谷里街道的一块菜地。

  高德地图的地址坐标,是虫友分享来的。这位虫友曾在这片菜地里抓获过理想的鸣虫,据说是体重可达600多毫克的大家伙。车过西天寺的时候,已过了深夜12时,沿路虫鸣逐渐多了起来,有些声音还特别大,但这完全引不起谢刘二人的关注。

  经过20多公里的奔波,高德导航提示“已抵达目的地”。但让人遗憾的是,虫友的坐标发自很早之前,曾经的菜地已经变成了一片停车场。略感沮丧的老谢,继续在附近游荡,转了三五公里后,发现一条名为锦华路的新路尽头,有个理想的场所。

  这是个高大的土坡,面积很大,土坡上有水塘。二人一起攀上土坡后,发现这里的虫子数量很多,于是各自寻路抓虫去了。

  老谢选择的是一处池塘:“蛐蛐喜好湿润的土壤,但水也不能太多,尤其是小蛐蛐生长的阶段,如果天气不好,当年的蛐蛐就会体形偏小,体力偏弱,无论是叫声还是战斗力,都会不理想,有点类似农业里面的大小年。”老谢说道。

  据介绍,之所以蛐蛐多会出现在菜地里,是因为菜地土壤疏松,养分和食物较多,相对理想的条件,会养出头大牙大嘴硬的蛐蛐。

  “这也是山东出知名蛐蛐的原因,他们菜地连片,条件优越,所养出的蛐蛐,比江苏地区的蛐蛐要明显大一些,并且牙也大。”老谢表示。

  凌晨1时的荒地里,杂草丛生,灌木处处,各处被开辟出了一块块小菜地。老谢一边用脚蹚地,一边用头灯扫射,脚下昆虫飞动,其中不少是蟋蟀一样的昆虫。

  “这么多,一只都不抓?”记者问道。

  “小的都不是我们的目标,大蟋蟀一般是不动的,很懒惰。”老谢回答道。

  大约寻找了半小时后,老谢发现了目标,套中了一只大蟋蟀。捕捉过程是,右手提虫罩,类似微缩版的鱼抄网,在头灯的照射下,按住虫子,然后虫子会顺着抄网向内逃,这时候,再左手拿出一个虫罐,外形圆而长,等待逃生的虫子自己钻进去,如此才不会因捕捉动作伤了虫子。

  据介绍,江苏地区的蟋蟀,一般是以毫克(也有其他计量单位,比赛时换算)计量的,500毫克以上,如果有头大、牙大等特征,算是能入门的蛐蛐,这一次,老谢抓住的,是一个有600毫克的大家伙,并且头大牙大肚子圆。

  一整个晚上,数个小时,虽然蟋蟀频繁出现,但老谢却鲜有收获,这些资深的虫友,从不碰小蟋蟀,等待它们继续成长。

  “蟋蟀分很多种,有中华蟋蟀、金蛉子、姬蟋、竹蛉、金琵琶等等,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叫声好听,有的擅于缠斗。”老谢告诉记者。

  凌晨的荒地里,是动物的乐园:小青蛙四处跳跃,大青蛙咕咚下水,小蛇悄悄穿过草丛……所有的一切,都和虫友没有关系,只有蟋蟀才是他们唯一的目标。

  最终,老谢抓住了2只,老刘抓住了3只,但从品质上来说,老谢抓的第1只最高,凌晨2时,大家决定返程。

  玩虫人的世界,注定是“孤独”的:在老谢的耳朵里,虫鸣是极其美好的声音,但在家人的眼里,这是讨厌的噪声。

  老谢的“虫室”和“宝库”就在他的书房里,里面摆放的蟋蟀罐足够养几百只蟋蟀,但因为家人的原因,他饲养的蟋蟀从没超过10只,大部分时候也就四五只,但这四五只的质量是相对较高的。

  据介绍,南京的虫友,也分为普通玩家和俱乐部玩家,俱乐部以上,还有城市联赛,大家以虫会友,玩得不亦乐乎。

  “下个月,我们的虫友群就有一个友谊赛了,地址就在小区的地下室,几十人各带自己的蟋蟀,参与角斗,有的几秒钟就能见胜负,有的能厮杀半个小时,没有参赛费,也没有奖品,纯图一个开心,但是,城市或者地区的联赛有报名费,也有奖品,我们偶尔也会去参加,城市联赛一般以俱乐部形式参赛,南京的叫金陵杯蟋蟀超级争霸赛。”老谢告诉记者。

  除了抓蟋蟀外,一些虫友还会培育蟋蟀,每年蟋蟀大约能繁殖两代。

  “老刘就培育蟋蟀,但常遭遇打击,有时候,越繁殖后代个头越小,但是,通常坚持下去会有收获,繁殖五六代后,蟋蟀的个头会变得很厉害。”老谢表示。

  江苏省动物学会张先生告诉记者,玩蟋蟀的历史很长,正常少量的抓取,不会引发问题,而且蟋蟀会啃食植物根茎,不被菜农喜欢,它们最恐怖的敌人是农药。近年来,各地也抓住了蟋蟀商机,比如山东宁阳,打磨出了一个蟋蟀经济,包括蟋蟀节、蟋蟀贩卖等,带动了地方经济,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已成为产业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