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御道街:郁郁葱葱里感受“皇家范儿”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A10版:听语+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晨,大家相约在午朝门公园锻炼身体。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
穿过午朝门感受历史的厚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
扫码登录紫金山新闻客户端看视频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田诗雨 实习生 赵梓君

  晌午的阳光穿不透参差的树影,道路两旁直冲云霄的苍松与杉树织出一片轻盈的绿雾,柔柔地拢在深琥珀色的柏油路上空。苔色、鲜翠、水绿、深青……明暗不一的绿色混合交错,偶尔透过几丝被枝叶筛碎的光线,在行人肩上留下点点太阳的炙热。

  跨入御道街,总会令人心生恍惚、忍不住遐想: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古代哪位王侯将相曾经站立过?旧时帝王御道,经过几百年的洗礼,变成了今日郁郁葱葱的市民公园。

  这里,无不透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现在,就跟着听语+记者的脚步,感受这六百年古都中轴线上的魅力。

  御道街位于金陵城东、钟山南隅,南起正阳门(今光华门),北抵午门(今午朝门),因曾是皇城的御街和御道而得名。明朝时期,这里是进出明故宫的必经之路。“左祖右社、五部六府、左文右武”,宗庙祭祀、军轴文枢都按照《周礼》一一排布在通道两侧,因而御道街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皇城中轴线。从洪武至永乐,这里不知见证了多少风雨。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着它独特的历史。”御道街与瑞金路的交叉点,是横跨前护城河的外五龙桥。五龙桥建于明初,与皇宫同期修建。大臣如果想要前往皇宫参加重大活动,必须由外五龙桥过外御河,再往前经由午门入奉天殿,即使散朝后要去各个官署办公,这里也是必经之地。附近居民张孟珍已经在此居住了五十多年,说起五龙桥的故事,她满是感慨:“以前哪里想得到这里现在有这么多人,人一多,桥也变化了不少。你看除了最外侧的两座桥还是石板,中间的一座已经完全被改造成现代桥了,1995年的时候还拓宽了7米,另外左右两座桥也浇上了沥青。”说着,她指了指桥下泛着阵阵涟漪的河水:“这水就是从月牙湖引的,那里以前可是护城河呢。”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无数行人与骑手碾过斑驳的桥面,在繁华的商圈和幽静的居民区之间穿梭。

  记者从五龙桥沿着御道街向北出发,远远便望见一座巍峨古朴的城门,这便是午门。明初官员们上朝需要从这里进入才能到达奉天门广场,所以它又被称为“午朝门”。如今的午门早已褪去了重重面纱,成了一座免费的市民公园,门楼下的石板路被无数匆匆的步履打磨出玉石的光泽,柔和、温润;高耸的门洞犹如一支万花筒,从内向外打量,天光、林木、草地、游人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卷,每当有风掠过,揉碎的光点便在门楼内壁漾出浅金色的痕迹;出口处,一群乘凉的大爷大妈正倚着城门底部的须弥座热情攀谈,殊不知他们无意间摩挲着的缠枝如意纹曾代表了大明王朝最高规格的建筑风格。

  郭凤英老人今年正好80岁,她告诉记者:“因为过去打仗,这里原本都是破的、不规则的,都是后来修补的,你看南边的墙,砖头的颜色都不一样。”她指了指城门顶部:“那里的登城道是20世纪80年代修的,现在有好多年轻人上去拍照呢。”登城而上,城楼上的大殿早已消弭在了战火之中,只余几座柱础静静地卧着,从它们正对面远眺,墨色的柏油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信号灯交替闪烁,是新世纪特有的景象。

  对于城东人而言,午朝门公园是独一无二的免费“后花园”。清晨,大家一起约着打太极拳、抖空竹,傍晚,阿姨们排列好队形跳起广场舞,周末无事的日子里,父母带着孩子来这里练轮滑、野餐交友,每一个平常的日子都因为这些充满着欢声笑语的回忆而闪闪发光。哪怕是记者采访时的午餐时间,也依然有两位老爷子在石制的棋桌前对弈,一边观战的人将他俩团团围住,大家都屏息凝神,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再往外,就是奉天门遗址。几名游客好奇地在石刻前驻足,围着橙红色的介绍牌细细研读,一阵风吹来,翻涌的树丛依稀发出了波浪的声音,也许,隔着几个世纪的距离,时间的长河把过去的尘埃带到了这里,同样,它会把今时的风景送往未来。

  街巷档案

  今日主角:御道街

  地理位置:秦淮区

  地铁抵达:二号线明故宫3号出口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