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火车票“谢幕”
让告别更有温度
日期:09-05
□ 裴桐
你是否曾手握一张纸质火车票,穿过熙攘的车站候客厅,踏上即将出发的列车?在蓝底黑字的票面上,车次、时间、目的地清晰可认。它不只是一张通行的凭证,更是一段旅程的序章,承载着对一趟趟旅程的期待与回忆。
这段时间,社交平台上掀起一股“晒票”热潮,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收藏的纸质火车票。这源于铁路部门的一则通知:9月30日后,纸质报销凭证将全面停用,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发票。这也意味着,陪伴人们多年的纸质火车票即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场自发的“回忆杀”,反映了人们对“手持车票、检票进站”这一传统出行仪式的不舍,也流露出大众对全面“无纸化”出行的些许忐忑。一些网友关切地指出:老年人会不会因此面临出行难题?他们能否熟练地使用电子设备,完成购票、核验、报销等一系列流程?
全面推行“无纸化”出行,是铁路服务向绿色化、高效化转型的必然。事实上,铁路部门在推行“无纸化”出行的过程中,并未简单地“一刀切”,而是保留了人工窗口、提供行程信息单打印等多项人性化服务,尽可能兼顾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在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当下,面对公众的“适应焦虑”,铁路部门也要主动倾听民意,持续优化服务衔接。比如,在车站增加引导人员和志愿服务岗,推广简明易懂的电子发票使用指南,进一步简化线上报销流程等。通过这些人性化举措,让服务更具包容性与适应性,确保每位旅客都能安心顺畅地出行。
纸质火车票“谢幕”,是时代向前的印记。我们希望,这一步走得稳健,也走得温暖。唯有在细节处倾注关怀,才能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而那些曾被我们紧握在手的车票,不妨就让它们带着所有美好回忆,安静地留在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