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受阅的武器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多数为首次亮相,充分展现抗战英雄部队的血脉传承,充分展示新时代人民军队政治建军新风貌、力量结构新布局、现代化建设新进展、备战打仗新成效。
空降突击方队 快速反应纵深打击的“空降利刃”
神兵天降,所向披靡。空降突击方队3日上午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作为国产新型履带系列空降战车家族的优秀代表,受阅的新型履带多功能输送车、新型履带空降战车、新型履带自行榴弹炮车3型装备,满足大型军用运输机空运空投,能够远程空中投送、重装机动支援,是我军快速反应、纵深打击的“空降利刃”。
地面突击方队
“陆战之王”尽显
攻坚突破强大战力
地面突击方队的22辆战车呈“箭”形排列,3日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作为陆军地面突击力量的新一代装甲装备,受阅的99B坦克、100坦克、100支援战车,尽显机动夺要、攻坚突破的强大战力,是我军高技术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99B坦克在99A坦克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融合和功能扩展,大幅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多元目标火力打击、复杂地域环境机动和恶劣天候下乘员持续作战能力。
100坦克以及100支援战车,能够遂行远程快速部署、战役目标夺控、战术纵深突击、城市攻防作战、联合火力引导等作战任务。
两栖突击方队
陆上猛虎 海上蛟龙
陆上猛虎,海上蛟龙。两栖突击方队3日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检阅。
受阅的两栖轮式装甲步兵战车、两栖轮式装甲突击车和两栖轮式自行榴弹炮车,都是国产新型装备,是海军陆战队遂行两栖登陆作战、纵深快速夺要、应急快反处突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主战装备,具有很强的两栖机动能力、适应复杂环境能力、通联协同能力、火力打击和防护拓展能力,是我军两栖作战能力迭代升级的强大战力支撑。
远程火炮方队
新型火箭炮尽显
陆军长剑锋芒
远程压制,精确打击。远程火炮方队3日上午接受检阅,在2台引导车的引导下,16台191远程箱式火箭炮通过天安门广场。
这次亮相的两型191远程箱式火箭炮,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火力体系广、点面结合等特点,特别是箱式弹药补充方式能大幅缩短作战准备时间。它们集战役打击、战术支援为一体,可远程压制歼敌、精确打击破敌,深度拓展陆战能力新边界,尽显陆军长剑锋芒。
舰载防空武器方队
未来海战场的“御敌铠甲”
海天盾牌,御敌铠甲。由2台引导车、16辆运输车组成的舰载防空武器方队,3日上午光荣接受检阅。
4型受阅装备构成远近衔接、立体对空防御体系。海红旗-9C导弹主要担负水面舰艇编队中程区域反导和防空任务,具备拦截来袭反舰导弹能力;红旗-16C导弹主要担负水面舰艇编队中程区域反导和防空任务,可拦截来袭反舰导弹;红旗-10A导弹主要用于拦截来袭反舰导弹;激光武器具备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突出优势,可与其他防空武器系统协同作战,提升综合防御能力。
反舰导弹方队
打击海上之敌的“尖兵利器”
鹰击出鞘,叱咤海空。由2台引导车、16台运载车组成的反舰导弹方队,3日上午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方队由鹰击-15导弹和鹰击-19、鹰击-17、鹰击-20高超声速导弹编成。这4型反舰导弹可部署在舰载机、水面舰艇、潜艇等多种平台,射程远、速度快、毁伤强,是打击海上之敌的“尖兵利器”。
鹰击系列导弹完善了立体反舰体系,增强了人民海军远程快速打击能力,是捍卫海洋权益、争夺制海权的“战略重锤”。
水下兵器方队 潜匿大洋 出奇制胜
水下兵器方队9月3日上午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受阅的4型装备,具备自主探测、立体毁伤的作战能力。其中,轻型鱼雷是新一代轻型反潜鱼雷,助飞鱼雷是火箭助飞反潜鱼雷,重型鱼雷是潜射制导鱼雷,这3型鱼雷均为我国自主研发,可打击水面舰艇、摧毁水下目标。新型特种水雷能够自主识别、自主攻击,是扼守要冲、奇袭制敌的“镇海神兵”。
预警探测方队
守望国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
洞悉战场风云,抢占制胜先机。预警探测方队3日上午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受阅的4型装备都是国产新一代高机动雷达,呈现探测范围广、作战职能更多、机动能力更强等特点,远近衔接、协同组网,技术体制先进,探测模式多样,能够探测隐身飞机、弹道导弹等目标,是守望国家空天安全的“千里眼”。
对空抗击方队 构筑起防空御天的坚固屏障
剑指苍穹,御敌长空。对空抗击方队3日上午经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受阅的红旗-20、红旗-19、红旗-29等6型装备,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设计生产,可实施多段多层反导拦截,主要用于拦截直升机、飞机、导弹等目标,远中近程防空抗击,全时待战应对空天威胁,构筑起防空御天的坚固屏障。
反无人机方队 软杀伤硬摧毁 制胜无人作战
反无人机方队3日上午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这个方队受阅的反无弹炮系统、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成体系建设,可拦截无人机、巡飞弹等目标,既能软杀伤,又能硬摧毁,是反制无人机的强大“铁三角”。
(本版图文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