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
坐落于紫金山北麓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苍松翠柏环绕。纪念馆内的英烈碑上,镌刻着4299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的名字。
透过英烈碑上的一个个名字,人们仿佛看见一位位“飞鹰”搏击长空、血洒蓝天的壮烈义举。碧血长空铸英魂,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帮烈士“寻亲”
让墓碑上的名字变成鲜活的英雄形象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刻着一位叫作夏训典的烈士英名。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烈士相关事迹后人知之甚少。
今年年初,夏训典亲属王欣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公布的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中,看到了夏训典的名字,便立即赶往纪念馆,代表全家祭拜外伯公。她告诉工作人员,自己的外公,也就是夏训典的亲弟弟夏训朝还健在。
2月中旬,纪念馆“飞鹰·航线”史料寻访团来到位于宿州的夏训朝家中。“二哥是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年。面对国难,自觉匹夫有责,抱着赶跑侵略者的决心毅然报考了空军。二哥参军后,家人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再次收到二哥的消息,却是他的一纸阵亡通知。当时取回的烈士遗物中,有一份档案详细记录了二哥牺牲的经过。”99岁的夏训朝说,“二哥牺牲后,我们多次奔赴全国各地寻找他的墓地,始终未能如愿。如今得知二哥的英名被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全家人都无比欣慰。”
类似这样的感人故事,不断被挖掘出来。2022年9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烈士亲属寻访和口述史采访工作,前往上海、广州等地,拜访了杨季豪、周耀庭、丁寿康等抗日航空烈士的亲属,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
特别是去年4月7日,纪念馆首次公布1468名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后,不断接到各地烈士亲属、媒体、机构来电或到访,很多烈士亲属都是首次与纪念馆取得联系。每一通电话背后,都有一段“寻亲”与“团聚”的感人故事。如陈源清英烈的弟弟陈潜力乘坐高铁从湖北赶来,带来了哥哥亲笔所写的《二十年来之回忆录》;王建达英烈的侄女王萍专程从兰州赶到纪念馆,代表家族捐赠出了珍藏80年的、属于伯父的“功高云汉”纪念银杯,以及伯父生前唯一留存下来的单人近照。
2024年6月,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启动“飞鹰·航线”史料寻访行动,寻访团足迹遍布广州、深圳、福州、宜兴、宿州、武汉、重庆、上海、北京等国内城市,以及俄罗斯莫斯科、美国洛杉矶等地,拜访英烈亲属、抗战老兵,开展抢救性口述史征集工作。一段段尘封的历史被唤醒,一个个模糊的面容变得清晰。今年4月,纪念馆正式发布第二批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信息勘误补刻名单,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增至1470名。
不断充实“家底”
多渠道征集抗日航空文物史料
一张黑白老照片,视角从空中向下俯拍,可以看到南京城的道路以及密密麻麻的房屋。左上角则是一片巨大的白色团状烟雾。这张1937年8月15日日机轰炸南京的照片,是侵华日军首次空袭南京的重要物证,它刊登在1937年11月1日出版的日文书刊《画报跃进之日本特辑》中。今年8月,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第一党支部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了这份刊物。
“9月25日,80架日军飞机对南京进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轰炸,造成200人死亡和严重破坏,一座价值100万美元的发电厂被炸毁。中国空军飞机在夜晚进行了反击,攻击了日军占领的杨树浦机场。”这段文字源自一份1937年9月26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封面报道,是今年5月22日,鲁美音英烈的侄孙——61岁的美籍华人鲁照宁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的。
8年来,鲁照宁往返万里,不遗余力、不辞辛劳,已经先后7次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献了数百件(套)抗战文物史料,包括发表有鲁美音年轻时创作文章的杂志期刊,报道日军飞机轰炸南京的英文报纸,反映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者事迹的国外杂志等。
类似这样的抗日航空文物史料,近年来不断被充实。据介绍,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自2009年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抗战时期空军的珍贵史料。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烈士亲属和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下,已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到各类抗日航空文物史料1000余件(套),为研究抗日空战历史和航空英烈事迹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丰富展陈,创新形式讲好抗日航空英烈故事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内,悬挂着一幅大型油画《金陵的女儿——鲁美音》。画面的左边是一名年轻女子的肖像,她面容端庄美丽,温柔地微笑着;画面的右边则是地上被轰炸后的飞机残骸,黑色浓烟和熊熊烈火中,女子怀抱婴儿惊恐地奔跑。两幅画面同框对比,战争的残酷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这幅油画上的年轻女子,就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发现的首名女性抗日航空英烈——鲁美音。鲁美音是南京人,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航空公司做空乘。“1940年10月29日,中国航空公司‘重庆号’飞机执行飞行任务时,在云南一带遭遇日本战机袭击。当时,我的姑祖母鲁美音在机上担任空姐,本可以逃生,但听见婴儿的啼哭后转头去救,不幸被日机扫射中弹身亡。”鲁照宁指着油画,讲述了姑祖母壮烈牺牲的故事。
如今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不仅常态化展陈内容进一步丰富,还经常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如去年11月22日,“英雄并肩 共铸不朽——苏联援华抗日航空历史专题展”开展,展出了由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俄方)秘书长谢苗诺夫提供的一系列珍贵影像资料,包括抗战时期苏联记者来到中国拍摄的一系列视频影像,真实记录了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轰炸中国城镇、中国平民疏散躲避空袭、轰炸后中国城镇的断壁残垣、沿水路逃散的平民、中国军队伏击日军等画面。“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关于抗战时期的真实视频资料,非常震撼。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参观者史宇涵表示。
作为中国首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近年来,纪念馆不断丰富抗日航空文物史料,持续深入研究抗日空战历史,讲好抗战故事,传播和平声音。今年6月20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发起举办首届“抗日航空纪念场馆联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12家抗日航空类纪念地、纪念场馆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发起成立“抗日空战历史研究与合作联盟”,探讨如何更好地讲好抗日航空英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