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南京的城市红色地图,一座座纪念碑、一栋栋纪念馆、一个个旧址静静地诉说着南京这座英雄城市的抗战岁月。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让我们踏上寻访之路,触摸抗战地标的历史印记,汲取奋进力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纪念馆
位置: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
简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立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骸原址上,于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4年起,成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地,是《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规定的国家公祭场所。
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近2万平方米,设有雕塑广场、公祭广场、史料陈列厅、悼念广场、墓地广场、“万人坑”遗址、祭场、冥思厅、和平公园等区域。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
位置:鼓楼区青云巷41号
简介:八路军驻京办事处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青云巷41号和高云岭29号,其中青云巷41号现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馆址。青云巷41号原为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公馆,1937年8月,周恩来租借此处作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展区分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展陈”和“全国八路军办事处史料展”两部分。
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
位置:江宁区横溪街道横山社区上庄村
简介:新四军第一支队指挥部旧址是一座明清时代砖木结构的民宅,占地约400平方米。1938年6月8日,新四军第一支队来到上庄村,将指挥部设在此处。1982年,这里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1月,被命名为“南京党史教育基地”。
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
位置:江宁区云矿路西100米
简介:1964年5月,中共江宁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云台山兴建云台山新四军抗日烈士墓,将分散埋葬的65名在云台山突围战中牺牲烈士的遗骨集中安葬于烈士墓穴,同时兴建了纪念亭,并立大理石纪念碑。2006年,江宁区人民政府重修墓园,并将名称更改为云台山抗日烈士陵园。
桂子山烈士陵园
位置:六合区金牛湖街道南京石柱林风景区内
简介:桂子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历经3次改扩建,是纪念桂子山反“扫荡”保卫战及124名烈士的重要场所。1943年8月,新四军在此与日伪军激战12小时,毙伤日伪军300余人(日军占多数),并活捉日军5人,成功粉碎敌人抢粮阴谋,成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历史见证。
竹镇市
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位置:六合区竹镇镇老市府街
简介:竹镇曾是新四军在津浦路东主要根据地之一,1942年8月26日,经淮南行署批准,建立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原貌为坐东朝西的老式砖木结构四合院。
金牛山战斗纪念碑
位置:六合区金牛路南京金牛湖风景区内
简介:金牛山战斗纪念碑为见证新四军的英勇抗战和伟大牺牲精神而建。回顾历史,1941年4月建成金牛山烈士墓,1976年重修,并建金牛山战斗纪念碑。2008年3月将金牛山战斗纪念碑迁到金牛山南侧。纪念碑建筑占地面积103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500平方米。
中山烈士陵园
位置:溧水区永阳街道中山水库南
简介:在抗日战争等时期,一批溧水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溧水县人民政府于1959年10月修建了中山烈士陵园,陵园由纪念碑、烈士碑亭、烈士墓群、革命烈士纪念馆四部分组成,其中,纪念碑刻有“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
里佳山新四军抗战遗址群
位置:溧水区晶桥镇里佳山村
简介:遗址群包含烈士纪念碑、枪械所(赵氏祠堂)、被服厂(王氏祠堂)、沧海一粟·粟裕纪念馆、戎马间、归农居、蓝渠集市等场馆。1938年6月8日,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与陈毅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在溧水新桥(晶桥)胜利会师,拉开了新四军东进苏南抗日的序幕。红色里佳山是新桥会师后新四军先遣支队司令部的驻扎地,是新四军苏南首仗——韦岗伏击战的出发地。
抗大九分校旧址群
位置: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
简介:旧址群由抗大九分校校部驻地旧址、第一大队队部驻地旧址、第二大队队部驻地旧址、第三大队队部驻地旧址四部分组成。抗大九分校在溧水期间参加了苏南反顽战役,随后渡江北上至淮南龙岗地区办学。抗大九分校共办学五期,对学生集中进行军事、政治、文化教育,3年时间里培养了3300名军政干部。
李巷红色遗址遗迹群
位置:溧水区石头寨路91号
简介:李巷红色遗址遗迹群包含陈毅暂住地旧址、新四军纪念馆、红色文化广场、梅章旧居、李孝廉故居等多处革命遗迹。1938年,新四军进入溧水地区,李巷逐渐成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核心区域。作为苏南抗战指挥中心,陈毅、李坚真、江渭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
西舍—溧高县
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群
位置:高淳区桠溪街道跃进西舍村
简介:1938—1945,新四军和苏南地委在此建设溧高抗日根据地。1943年11月下旬,新四军第十六旅取得溧高战役胜利后,苏南区党委决定在高淳、溧水、溧阳三县联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新四军和溧高县委、县政府在此广泛发动群众,建党、建政、建军、建厂、建校,巩固扩大根据地,支援前线,消灭日寇,西舍村也成为苏南抗战后期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
新四军
驻高淳办事处旧址
位置:高淳区淳溪街道仓巷30—32号
简介:1938年8月,为开通茅山抗日根据地和皖南新四军军部的通道,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决定在高淳组建民运工作组,开展地方工作,对外称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馆内共分3部分:一是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场景展现;二是展示新四军在高淳境内的战斗情况、日军在高淳犯下的滔天罪行以及高淳人民的抗日故事;三是展示新四军在全国的战斗情况。
新四军第一支队
司令部旧址
位置:高淳区淳溪街道中山大街93号
简介:旧址位于高淳老街吴氏宗祠内,以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高淳的光辉历史为依托,以文字、图片、实物以及油画、铜像、视频等方式,分五大篇章来展示新四军第一支队在高淳的革命历史,现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
(据南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