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致敬伟大胜利 赓续伟大精神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B01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评论员

  山河巨变,正道沧桑。

  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从未湮没刻印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血火印记。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今天,我们再次站在时间的节点上,回望那场关乎民族存亡的艰苦卓绝之战,正是为了致敬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从中汲取奋斗前行的磅礴力量!

  这场胜利意义深远,光耀千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挺膺担当,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核心,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向未来的宣示!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烽烟中,南京是一座承载民族痛楚与不屈精神的特殊城市。这里不仅是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绝人寰暴行的历史发生地,刻印着近代中国最深重的苦难与屈辱,更是中华儿女以鲜血唤醒民族觉醒、以牺牲捍卫家国尊严的精神地标。从殊死战斗的南京保卫战,到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与地下斗争,南京军民挺立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钢铁脊梁。这座饱经沧桑、浴火重生的千年古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之城、胜利之城。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9月3日是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旨在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在每个开馆日的早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和平大钟都会准时敲响。钟声回荡,是勿忘历史的警醒,更是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我们更要坚定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让历史的声音永远回荡,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

  穿越历史烟云,伟大精神薪火相传。

  历史的教训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始终在苦难中成长、在奋斗中崛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行路上,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只要我们赓续伟大抗战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挑战,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

  八十载弹指一挥间。今天,硝烟虽已远去,秦淮河水早已涤尽血污,但警钟依旧长鸣,奋斗未有穷期!历史的火炬传递到我们手中,时代的考题等待我们作答。唯有不忘昨日的苦难辉煌,无愧今日的使命担当,方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让我们以不可阻挡的民族复兴之势,开启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盛世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