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云青
今天是9月1日,关键词是“新”。
对青少年和儿童来说,这个日子象征着新的学年、新的开始。其中,对“新的开始”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大学新生。他们刚刚拥有了新的身份,进入新的环境,对周遭的一切充满新鲜感,同时往往怀揣着全新的计划和安排,期待着顺利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万大学新生来到南京,为这座城市注入青春活力。南京也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关怀,热情迎接新面孔。线上,官方媒体在社交平台发起“20多万新南京人马上就到”话题,以诗意文案和城市地标图片展现南京与“萌新”们的亲密连接;线下,各大高校协同“遇见宁·最美大学时光”活动全城迎新:有新生在开学报到现场遇见“入学彩蛋”,还有新生在梧桐树下收到来自城市的“录取通知书”……许多人虽然是第一次来南京,但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里。
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之前了解不多。“南京录取通知书”上印刷了紫峰大厦、明城墙、玄武湖等城市地标,在增强仪式感的同时,也拉近了新生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当然,以南京“家底”之丰厚,几年时间很难尽览无余,但这座耐看、耐读且美食遍地的城市,一定能给人留下若干难忘的美好印记。
作为六朝古都和“世界文学之都”,许多人初次来到南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红楼梦》与“金陵十二钗”、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浦口火车站的背影,其实,南京所拥有的远远不止于此。如今的南京,不仅有紫金山,还有紫金山实验室;不仅有让“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上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历史在流动,城市在焕新,新的创造在生长;从人形机器人到未来网络,一只只南京的“创新头雁”正领飞蓝天。
近日在南京大学2025级本科新生开学报到现场,一款由校友企业自主研制的“小蓝鲸”机器人首次亮相,它眼睛眨一眨,就能自动生成、打印真实照片及AI照片,并实时推送到南大专属云盘。这份数字化见面礼,用科技的温度为新生和家长带来难忘的入学体验。未来几年,新生们将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南京的精神气质——不只是古典的,也是前卫的;不只是传统的,更是创新的。
时间会让生疏化为习惯,但创新始终“新鲜”,它带来未知与惊喜,激发好奇与想象。而年轻人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人群。南京以高质量的科教资源、扎实的产业土壤与健全的生态服务吸引了诸多青年于此择业和扎根,故能从经典中生长现代活力,从传统中走出创新探索。
祝愿每一位新生在这座城市筑梦、逐梦,共赴“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