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秦淮:向“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奋力迈进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A05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十里秦淮
夜金陵新地标:老门东
“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
城市文化新客厅:南部新城
城河相拥 古今交融

  8月27日,秦淮区召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吹响了向“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进军的“集结号”;8月28日,秦淮区马不停蹄召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发出“赢在秦淮向未来”的“英雄帖”,推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计划”,发布、签约29个文旅产业项目,推动文旅从“流量经济”转向“价值经济”,从“景点旅游”迈向“全域体验”,实现人文资源的价值转化和产业升级,书写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大文章。

  锚定“一个目标”

  秦淮高处攀高

  锚定“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秦淮区底气何来?作为南京的“人文会客厅”,秦淮文脉绵长,文化厚重,文韵流芳。翻开历史长卷,西街长干古城的环壕聚落,将南京建城史定格在3100年前;贯穿全境的十里秦淮,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巍然屹立的中华门,造就“天下第一瓮城”。进入新时代,秦淮区坚持为历史存文脉、为城市续根魂,持续焕新“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改造更新老门东、小西湖、国创园等一批街区园区,成功培育了“秦淮灯会”“秦淮礼物”等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IP。先后获评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批示范步行街、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5个文旅领域“国字号”荣誉,在“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评选中位列榜首,“特而精、最南京”的城区名片深入人心。

  在《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报告2025》中,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秦淮区高中探花,已连续6年入选榜单前五。2024年全年秦淮区游客接待量突破8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荣登“国内知名景区热度TOP10”榜首,实现文旅总收入超830亿元,同比增长11%。2025年上半年,全区游客接待量突破5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30亿元,双双位居全市第一。

  实施“十项行动”

  秦淮发力领跑

  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全面提升秦淮文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高文旅产业增加值和旅游总收入,确保秦淮文旅综合实力居全国区县首位,是秦淮区的目标追求,更是责任担当。

  秦淮区明确了“一十百千万”目标,即到2028年,全区旅游总人数超过一亿、海外传播量超过十亿、文旅项目年度投资额超过百亿元、旅游总收入超过千亿元、新增经营主体超过万个五个子目标,全力塑造“天下文枢”文旅品牌,将文旅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高标准打造活力中心区、高质量建设秦淮河产业融合发展带,加快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消费集聚区。

  会上,秦淮区发布了《秦淮区进一步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计划》,重点从十个方面协同发力:

  焕新“秦淮印象”,构建全域消费新场景。秦淮印象,即秦淮区带给市民游客的记忆点。秦淮区将打造“国际范”“最南京”的产品,开发具有“历史感”“烟火气”的场景。到2028年,新增1—2个年接待量超1000万人次、3—5个超500万人次、8—10个超100万人次的文旅商目的地产品,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向“全域消费”升级。

  壮大“秦淮园区”,集聚文化产业新动能。秦淮园区即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总占地约7.3平方公里。将突出招大培强、加快数字化转型、释放黄金效益。到2028年,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0家以上,对全区文化产业贡献度超过60%,发挥出“特”在产业、“特”在服务、“特”在贡献的示范效应。

  做强“秦淮礼物”,丰富文创IP新产品。秦淮礼物,即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文化创意品牌。将通过丰富IP矩阵、提升消费层级、优化购物体验。到2028年,“秦淮礼物”实现“三年营收翻一番”目标,“秦淮礼物”迈入全国文创品牌第一梯队。

  繁荣“秦淮市集”,激发特色街区新活力。秦淮市集,以“场景共生、活化利用、商旅融合”为发展理念,依托秦淮河文化带与科举文化IP,整合全区空间资源,打造差异化、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构建“秦淮风物志”品牌矩阵。将通过“点”上构建,“块”上联动,“面”上提质,到2028年,实现“秦淮市集”年吸引顾客200万人次,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5亿次以上,建成一批文创市集,吸引一批青创人才,孵化一批文创店商。

  升级“秦淮夜宿”,构建精品住宿新标杆。秦淮夜宿,即依托秦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夜泊秦淮”酒店部落为核心,串联全区文旅资源的多元住宿业态,致力于打造集人文体验、高品质服务与沉浸式场景于一体的精品住宿集群。将通过扩大酒店规模体量,突出品质建设,提升产业能级,到2028年,建成3—5家高端酒店,改造和提升精品酒店、主题酒店客房2000间,新增限上住宿业企业年均10家以上。

  培育“秦淮有戏”,拓展文旅演艺新空间。秦淮有戏,即繁荣发展秦淮演艺产业。截至目前共建成投入使用小剧场空间20个,沉浸式演艺项目6个。将通过推动场景互嵌、做大演艺产业、撬动票根经济,到2028年,新增1—2个大型沉浸式演艺项目。全区营业性演出每年超过2000场,带动夜间文旅消费贡献度提升20%以上。

  激活“秦淮夜享”,打造夜间经济新地标。秦淮夜享,即以打造“夜享秦淮”品牌为主旨,推进夫子庙、新街口、老门东、熙南里四大夜间经济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联动发展。将通过加速消费集聚、升级消费产品、激活消费活力,到2028年,实现秦淮夜间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商圈、景区头部,“全国夜间经济示范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虹吸效应充分显现,夜间消费占比超50%。

  振兴“秦淮小吃”,擦亮美食文化新名片。秦淮小吃,即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群之一。将坚持标准引领、树立行业标杆、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美食消费,到2028年,挖掘和研发秦淮特色小吃100种,标准化推广20个品类,打造“秦淮小吃示范店”10家以上,擦亮中国“四大小吃”之首的金字招牌。

  传扬“秦淮灯会”,提升光影节庆新高度。自1986年起恢复举办,秦淮灯会已成为春节期间南京乃至江苏地区规模最大、年味最浓、人气最旺、影响最广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将通过提高产业能级、扩大溢出效应、推动出圈“出海”,到2028年,实现观灯人数超过1500万。全网总曝光量超过120亿,海外曝光量超过5亿,生动呈现“秦淮灯火甲天下”盛景。

  挖掘“秦淮故事”,构建内容产业新生态。秦淮故事,即依托“江苏网络文学谷”持续创作具有秦淮特色的网文短剧。将专注精品开发、发挥“链主”作用、突出版权制胜、发力短剧“出海”,到2028年,引进培育IP产业链企业100家以上,年产网文短剧超过万部,阅读量和播放量超100亿。

  做好“五篇文章”

  秦淮精准落笔

  整合,做好资源“化零为整”文章。全面推动新街口焕发新活力,探索推行“活力中心区”试点,推动商圈形象面貌整体升级、楼宇坪效提升、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打造老城南“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一体谋划夫子庙、中华门及周边地区发展,理顺区域客流游线和交通动线。加快建设南部新城文旅新地标,发挥新城空间优势和交通优势,高水平规划建设大校场机场跑道周边开放式街区、运动休闲场馆等打造全新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串联,做好点位“串珠成链”文章。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统筹谋划路网建设及交通组织,提升重要节点通行效率;贯通“快进慢游”的交通网络,让城区更有温度、更有趣味。加强商业场景导入,利用街巷闲置载体和微型公共空间,市场化运作文化市集、艺术展览、小型演出等活动,与景点、商圈形成客群衔接。提升环境功能品质,优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供给,提升软硬件服务的人性化、便利性程度,让市民、游客放心安心舒心。

  创新,做好产品“迭代升级”文章。要丰富产品供给,打造一批兼具文化深度与艺术价值的文创产品,设计推出一批研学游、康养娱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客群的需求。要优化运营模式,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以市场化运营思维打通从内容创意到商业变现的路径。要升级营销策略,把握“情绪燃点”“消费热点”,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深化与兄弟城区的推介协作,共同构建区域文旅经济新格局。

  重塑,做好品牌“塑造传播”文章。要系统梳理、深入挖掘秦淮文化内核,更好适应文旅体大众化发展的要求,把最具文化传承价值、产业转化价值的内容提炼成为朗朗上口、内涵丰富的品牌标识。要实施矩阵传播,面向国际国内全方位展示推广秦淮系列IP,把秦淮故事讲得更好、叫得更响、传得更远。

  引育,做好企业“强筋壮骨”文章。要进一步释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效能,大力引进和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文化IP标杆企业的新业态、新板块。要深入挖掘本土“老字号”资源,引导“老字号”研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推动“老字号”开拓新市场、提升知名度。

  秦淮营商亲商

  推出“十条激励”

  文旅大发展,项目是支撑。今年以来,秦淮区主要领导带队赴景德镇、杭州、长沙、敦煌等地调研取经,看项目、谈合作、学经验、找伙伴,诚意满满,成果丰硕。

  会上,集中推介一批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发布西五华里二期文商旅融合项目、小松涛巷、西白菜园等城市更新项目;携程集团发布《数解文枢,势领秦淮——2025 年秦淮区旅游产业数据》,“数”说秦淮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现场发布、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超过80亿元,张家界、敦煌等与秦淮签约城市文旅合作;秦淮文旅产业联盟正式揭牌。

  秦淮区同步推出十条激励举措,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区级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真金白银支持品牌演艺、扶持重点企业、鼓励文化出海、引导旅游夜宿、打造品牌活动。同时,建立专项推进机制,为驻区文旅企业提供人才申报、政策申请等专项服务,及时解决驻区文旅企业在载体、用工、资金等方面的需求,全方位构建文旅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秦淮区还建立“规划引导、政府牵头、行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考核、责任化落实”,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天下文枢,赢在秦淮。秦淮区将举全区之力,聚各方之智,携手广大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媒体朋友和市民游客,共谱秦淮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共创“中国人文旅游第一区”新局。

  本版撰稿 秦萱

  本版图片 秦淮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