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家谱”添丁,濒危物种“回升”
日期:08-29
本报讯(记者 杜莹) 江苏省首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正式发布。省生态环境厅28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8年多的系统调查,全省共记录到各类生物物种9266种,较2024年公布数据增加424种,发现江苏新记录物种近30种。一批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止跌回升、分布持续扩大,其中被誉为“昆虫界国宝”的中华虎凤蝶在南京等地种群数量显著恢复,成为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调查显示,江苏省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多样,共记录陆生维管植物2913种、陆生脊椎动物523种、陆生昆虫3216种、淡水水生生物2614种。调查期间,在苏州、南通、无锡、南京等地相继发现了毛脉槭、海边月见草、凹耳臭蛙、蕈步甲、亚洲长翼蝠等近30种江苏新记录物种,表明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选择在江苏“安家落户”。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珍稀濒危物种的回归与复苏。调查记录显示,江苏省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79种。其中,中华虎凤蝶的恢复轨迹堪称典范,其2018年在南京仅观测到几十只,处于濒危状态;而本次调查显示,其已在南京、镇江等地新增多个分布点,种群数量明显回升。此外,“鸟中国宝”东方白鹳的踪迹已遍布全省13个设区市;“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活动范围扩展至整个长江江苏段,南京成为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水域;溧阳市首次发现“植物熊猫”独花兰的野生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