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江宁法官史俊杰当选“中国好人”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A07版: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通讯员 李屹 记者 王茸) 昨天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150人(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惦记着未写完的审判书的南京好法官史俊杰榜上有名。

  从业33年,史俊杰对工作始终兢兢业业,拿起手中的法槌,坚守心中的公平正义,是他人生最大的意义。

  1999年,史俊杰被确诊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无法久站久坐;2011年,他又被查出患有大动脉炎,随时有生命危险;2024年6月,他被查出患有肠癌,进行了两次大手术。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史俊杰没有悲观绝望,而是带病坚守审判一线。30多年来,他累计审结各类案件5000余件,且多为疑难复杂案件;面对当事人的“答谢”,他坚持原则、婉言谢绝,把当事人寄到法院的茶叶、用档案袋装的购物卡,原封不动退回。

  史俊杰对审判事业怀有满腔热忱,他克服病痛折磨,勇挑重担,主动申请到房地产审判庭办理难度较大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承办了全庭所有集中鉴定案件,助力全庭审判效率提升。肠癌手术后,面对前去看望他的院领导,他总是说:“上学时我就想当法官,每次坐上审判席我就能忘记病痛,穿上法袍是我战胜病痛的强大动力。”

  5月18日凌晨,史俊杰离开了。追悼会上,与其相识30多年的老校友,江宁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传松这样评价——一位基层法官深深的法治情怀和对审判事业的终身坚守。

  昨天下午,江宁区人民法院的众多干警一起观看了“中国好人”发布仪式。法官李青看完后深受感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的建设者、文明的传递者、法治的维护者,我们应将观后的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公正司法弘扬美德,用司法温情滋养民心,共同构筑起法治中国的道德基石。”

  令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珏印象深刻的,是史俊杰“对每个当事人,都以最大的善良对待”这句话,言语朴素却充满力量,深刻体现其深厚的职业操守与司法温度。“他的事迹不仅传递出善良、尽责与坚守的人格光芒,更于平凡中彰显出崇高的道德力量,让法律透出温度,令正义深入人心。”王珏道。

  同样当选过“中国好人”的江永新还记得,十几年前他和史俊杰同台接受“感动江宁十佳人物”颁奖时,就对他充满敬意,“这份带病履职的坚守、护民为民的担当,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致敬!”

  “法袍佝偻亦轩昂,病骨犹撑正义场。五千案牍凝霜锷,心倾黎庶拒私囊。”这是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四级高级法官邓光扬对史俊杰的评价,“这种把个体微光汇入时代星河的担当,是给后来者的路标,是对‘躺平’的反驳,更是对‘有为’最有力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