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根生
“南京南站生死300秒:独自带两娃出门旅游,护士李梦旖咬掉穿戴甲,救下忽然患病的旅客。”近日,热搜上这则消息感动了无数网友。李梦旖是广东粤北人民医院护士,8月12日,她带孩子来江苏旅游,在南京南站候车时,听到广播中呼喊“A4检票口有旅客发病,急需医护人员”,她把背包塞给孩子,留下一句“等我回来”,便转身冲了过去。为方便救人,她直接用嘴咬掉穿戴甲(即美甲贴片),300秒内全力救人,使得抽搐的患者平复下来。南京铁路公安处表示,正在为她申请见义勇为奖。
有个术语叫“秉性乍现的一刻”,即关键时刻,下意识选择中彰显真品质。职业操守和良知美德,也是能变成肌肉记忆的。在护士李梦旖“秉性乍现的一刻”背后,就是将“医者仁心”化作了“肌肉记忆”。这在后续报道中已得到印证:医护人员的职业训练不仅赋予她专业知识,更培养了一种责任本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需要医疗帮助,她总会挺身而出。
救人之后,李梦旖说:“我不是英雄,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这句朴实话语又说明,在这位护士身上,“医者仁心”具有跨境况一致性。道德行为有时是会受到特定境况影响的,比如“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本地和外地、熟人面前和陌生人面前。检验是否把仁心和良知活成了肌肉记忆,就看其能否做到跨境况一致性——无论分内分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毫不犹豫地做该做之事。高尚者之所以高尚,就在于其道德行为具有跨境况一致性,超越了“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在“善”与“更善”之间选择了后者。
李梦旖是带孩子出门旅游的,她不仅饱览了南京的风景,也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风景。她更用行动告诉我们,善良和责任感是人的天性,是心的选择。在许多时候,能不能把道德良知和责任感等“可以说的概念”,落实为“可以做的事情”,而且形成肌肉记忆,实现跨境况一致性,因“秉性乍现”成为一道风景,主要就在于我们怎样选择。选择对了,就是一道风景;选择错了,就会和“形象景观化”失之交臂。
有网友夸赞李梦旖“是穿黑裙子的白衣天使”,其行为展现了职业本能与人性光辉的完美结合。赞扬善行就是呵护和激励善行,更是认同和向往。人人把榜样当“座右铭”,在道德修炼中努力把自己活成风景,那个行业的职业荣誉度就会因你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德根基则会愈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