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南京宁中里小区喜迎居民回家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06版:区街       上一篇    下一篇

更新后的宁中里小区。
小区居民在新家中开窗通风。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

  本报讯(记者 何钢 实习生 蒋丹) 水泥色的墙面,成排的红窗户镶着黄边,再配上红屋顶,历史建筑的精致感扑面而来。昨日,秦淮区厅后街宁中里小区经过消险加固与更新改造,正式回归。107户在外过渡的居民将在3天内陆续拿房,开启历史风貌区里的新居生活。

  “清清爽爽,干干净净,住了几十年的小区有点不认识了。”昨天早上,赶来拿钥匙的宁中里小区居民王德民与老邻居再度重逢,感慨着家园的变化。

  “原来房屋状况很危险,白蚁啃食,水泥脱落,走在楼下都担心。”谈起曾经的老房子,王师傅直皱眉头。如今,小区里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网”不见了,小青砖铺成的路面格外洋气。贴墙布置的雨污水管和燃气管道,完善了生活基础配套。而走进房内,白色基调的装修显得格外明亮,全新的厨房卫生间,更防潮的地板设计让他非常满意。“收完房,添点家具,近期就可以住进来了。”王师傅笑着说。

  在交房的小屋里,陈翠兰阿姨正热心地帮助工作人员做登记。“住了40多年,终于住上新房子了。”陈翠兰领着记者走进改造后的新家。

  “原来墙体渗雨斑驳脱落,昨天大雨后我特意来看,一点问题没有。”陈阿姨已经把空调、热水器和部分家具搬了进来,“安全、舒适、干净,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宁中里民国建筑群是南京28个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城市更新分类中的历史居住类地段,距今已有88年历史。此次由产权单位工商银行自主更新,并由洪武路街道、区文物部门和代建单位越城集团地灵建设公司协同推进。

  代建单位工作人员史秦龙介绍,宁中里小区内的3层小洋楼共13栋,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现有居民107户。由于墙体开裂、地面下沉等问题,影响了居住安全。此次改造,力求在恢复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对地基、墙面等进行加固。

  老墙体增加一层钢筋框架,为墙面披上“钢衣”;木地板、木楼板、木楼梯等,全面整固;屋顶铺设防水卷层,原有红瓦能保尽保,力求修旧如旧。除了房屋加固维修改造,小区内道路、空中线缆也因地制宜完成了整治。改造中,项目单位也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尽可能在有限空间里提升舒适度。

  记者注意到,在小区最北侧,增加了微型消防站。一旁的闲置用房,也成了居民活动室。墙角的花箱、透水铺装的路面,老小区有颜值,也更有韧性。

  今年,南京计划实施10个居住类更新项目,其中石榴新村A地块、毛家苑23号等已完成交房,居民陆续入住。一处处危房消险、棚户改造的落地,实现了 “忧居”到“优居”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