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旖旎
8月的八卦洲,江风裹挟着果香扑面而来。走进南京缘派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大棚,浓密的绿荫下,一串串饱满的阳光玫瑰如翡翠般垂坠,工人们正麻利地采摘、装箱。棚架下,几只散养的走地鸡悠闲踱步,啄食落果——这是一幅现代生态农业的生动图景。
“一般甜度到16,就能采摘了!”拿着剪刀、皮肤黝黑的周诚摘下一颗葡萄,将汁水滴入测糖仪。这位“90后”新农人说话干脆利落,动作熟练老到。十年田间耕耘,早已洗去他身上的青涩。
从城市白领到田间地头,周诚用十年时间,将一颗葡萄“种出花来”,带着乡亲们蹚出一条科技兴农、共富共赢的新路子。
2014年,周诚辞去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八卦洲。“站在父辈耕耘的田埂上,我就在想——咱这好水好肥,怎么就种不出城里人抢破头的金字招牌葡萄?”彼时的八卦洲葡萄种植仍沿袭传统模式:靠天吃饭、风险大、效益低。周诚决心打破困局。他率先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洲上首家葡萄示范基地,并引入垄式栽培法等新技术。一年后,十余个新品种在基地落地试种。经过反复比对,阳光玫瑰以惊艳口感在八卦洲脱颖而出。
“它甜而不腻、脆嫩多汁,产量高,还没那么容易掉果。”周诚趁热打铁,面向当地种植户开展现场教学,将葡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开来。一时间,阳光玫瑰在八卦洲迅速走红,成为洲上的“黄金名片”。
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脱胎换骨,而周诚的梦想不止于此。2017年,他正式启动“一棵葡萄 一个梦想”助农项目,八卦洲中桥村11户困难家庭成为首批帮扶对象。免费提供树苗、肥料,全程指导种植……一年后,这些家庭平均增收3000元,最高突破万元。
“舍不得剪枝,反而影响品质。”8月初,刚从徐州出差回来的周诚,直奔参与庭院种植的农户家中。他捏着葡萄枝耐心示范:“留一串果能长到1公斤,双串果每串只有0.5公斤,总产量不变,但品质天差地别。”
如今,南京缘派蔬菜专业合作社规模已扩至500余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带动47名核心社员共同致富。今年,该合作社的葡萄总产量预计达90万公斤,从8月初持续采收至国庆节前。此外,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葡萄架下养土鸡、开展农业研学、发展采摘旅游……“一亩地能赚多份钱。”周诚笑着说。
如今,栖霞区已形成成熟的葡萄产业链,该区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924亩,每亩收益高达3万元。“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到农村,这里真有大有可为的天地。”周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