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南汽车间里走出三位特级技师

日期:08-27
字号:
版面:第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娇

  8月26日,数控机床的嗡鸣声回荡在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宽敞的生产车间里,空气中飘荡着冷却液的淡淡气味。刚刚获评江苏省特级技师的汪原胜正带领徒弟们攻坚GS6发动机生产线改造项目。他站在生产线旁,手指飞快地在系统面板上跳动,不时向身旁的年轻人讲解:“新能源混动机型对曲轴孔的精度要求极高,我们必须把误差控制在毫米的千分之五内。”

  近日,江苏省公布2025年上半年特级技师评选结果,全省新增26名特级技师,其中3位来自南京,均出自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是加工车间数控工程师汪原胜、车身车间试装组特级钳工徐志锋和电池车间维修工段长王磊。

  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特级技师,汪原胜在生产一线走过了近30年。他早年从最基础的数控车床操作起步,凭借刻苦钻研先后掌握了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镗铣专机等百余台设备的操作与编程技能,成为同时精通西门子、发那科、三菱等多种数控系统的技术专家。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累计培养出11名高级技师和技师,真正实现了从“工”到“师”的跨越。

  “获评特级技师,是对我近30年坚守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汪原胜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帮助他们少走弯路,为智能制造培养更多生力军。

  在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电池车间,王磊正专注检测设备运行状态。作为主要从事设备维修工作的专业技术骨干,他自2007年加入公司以来,先后参与并主导了MG罗孚566、NSE和SGE发动机装配线、新能源电池PHEV模组和NE1X等多个重大项目的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为生产稳定与效率提升作出显著贡献。这十多年间,他牵头完成了170余项设备优化和370余项智能防错改进,在设备维修中成功突破高压充放电设备效率瓶颈,将工序节拍提升146%,大幅降低故障率。

  谈及此次获评特级技师,王磊说:“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现在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行业发展步伐。我将继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南京智造’电池技术走向全国贡献力量。”由他领衔的技师创新工作室,已走出十多名技术骨干,持续为新能源电池制造注入“南京智慧”。

  同样扎根生产一线26载的徐志锋,是车身试装领域的“老师傅”。他凭借一双“金手”,解决了多款车型四门铰链尺寸一致性、后盖与侧围间隙匹配等行业难题。经他优化过的30余项关键工艺,年均创造经济效益超百万元。尽管荣誉等身,徐师傅仍坚持每日下车间带徒弟,他说:“一把锉刀、一支胶枪,看起来简单,背后却是毫米之间的艺术。”

  “获得特级技师称号,让我更加坚信‘手艺永不过时’。”徐志锋感慨,“虽然现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人的经验和判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我会继续坚守一线,把20多年积累的‘手感’和‘眼力’传给年轻人。”

  这3位新晋特级技师虽岗位不同,却共同彰显出南京制造业转型浪潮下的工匠精神——既精于传统技艺,又拥抱数字变革。他们不仅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更通过“师带徒”“工作室”等机制实现技艺传承,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注入持续创新的动力。

  截至目前,南京特级技师总数已达30人。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人社部门将围绕服务产业与促进就业,全面推广技能人才“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进一步健全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体系,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引导更多劳动者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制造强市”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