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第二代智能警示桩下月就位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第A09版:评论·区街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记者 张希) 水管、燃气、电缆、通信光缆……在城市地下,大量管线密布,走线复杂。施工单位开挖,时常存在管线被挖断的风险。在江宁开发区江苏软件园,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南京拓恒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二代智能警示桩产品,将于下月正式投入市场,成为城市地下资产的“守护神”。

  下有电缆,禁止开挖——挖掘机轰隆隆开来,举起巨爪开挖,第二代智能警示桩产品立刻发出语音警告,并且向后台监控系统报警,随即后台工单下发,区域运维人员赶往现场处理,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这是记者在拓恒科技实验室看到的一幕。

  第二代智能警示桩“身高”1米多,感应半径约15米,别看外貌“平平无奇”,只是一根柱子,但身上装着高性能芯片、传感器、环绕式摄像头等先进装备。该公司首席专家姚方为英国拉夫堡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江苏省“双创博士”,他告诉记者:“警示桩内置高性能芯片会根据震动的时间、力度、频率进行AI分析风险等级,决定要不要报警。”

  据悉,当前城市更新进程不断加快,但由于历史原因,地下管线分布复杂,责任单位较多,施工单位拿到的图纸信息不全,导致地下线缆被挖断的事故时有发生。以电网管线为例,单次挖断的修复损失在几十万元人民币,一次无预警的断电,对周边医院、政府机关等单位造成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传统运维,主要靠巡检人员的“铁脚板+经验”,投入大量人力,却效率不高。

  针对这一现象,拓恒科技组建了一支包括多名网络通信和计算机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研发团队,以内置信号分析算法和多种工业协议的5G+边缘计算网关为方案核心,研发了基于地下资产管理需求的大安全监控平台,并基于此开发出智慧地钉、智能警示桩等产品,它们就像24小时不眠不休的“卫士”,不畏风霜雪雨、酷暑严寒,“站”在地下管线复杂、交织的“高危”地带“放哨”。

  “第一代智能警示桩产品2022年上市,迅速进入江苏、山东、浙江等市场,下月上市的第二代产品,在视觉上进行了升级,增加了4个环绕式摄像头,通过抓拍摄像,AI识别功能追查责任人。更大程度缓解巡检人力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目前第二代智能警示桩的在手订单已超过千万元,工厂正在马不停蹄加紧生产。”该公司总经理于浩介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拓恒科技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深度开拓,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务、电力、燃气、交通、通信等行业,企业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目前入选南京市培育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