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路街道:“城芯”焕彩,蝶变更新
日期:08-23
主城旧街巷变身充满古朴新韵的景观街;老旧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焕发新颜;12345表扬工单和居民锦旗印证“民心所向”……在鼓楼区,华侨路街道积极响应区委常委会会议关于城市治理的号召,结合城市环境治理工作重点,层层动员部署、铆足干劲工作,用城市面貌的向好蝶变,在主城之“芯”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亮丽“画卷”。
近日,街道屡次收到“12345”政务热线的表扬工单以及居民自发赠送的锦旗,居民们对街头环境品质提升和小区环境治理最新成果大为点赞。龙蟠里社区峨嵋岭21号的蝶变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小区过去无物业管理,路面坑洼、围墙开裂、门禁系统失能等问题曾一度困扰居民,但由于这里产权单位权责交织不明,想要彻底治理并非易事。龙蟠里社区依托“邻居楼下见”特色党建品牌,推出“邻动议站”工作法,将议事桌直接搬进小区庭院、搭到居民楼下,推动居民主动“下楼”参与共治。
一次次开在家门口的议事会,让问题在小区内得以精准汇集,解决方案在居民参与下共同协商,责任主体在现场得到明确。在街道带动下,社区以解决群众痛点难点为靶心,携手鼓楼区国资办、南京移动鼓楼党支部,充分发挥“双结对、双促进”共建机制优势,将组织力量与资源力量深度融合进网格。
如今,走进这个小区,眼前是平坦的路面、得到修复的围墙、新的院落大门和路灯、智能的门禁系统……焕然一新的背后,处处彰显着华侨路街道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开方、靶向纾困的“治理智慧”。
更新的蝶变还发生在街头巷尾。
沈举人巷曾是明代举人沈九思讲学之地,桃李满园的美谈流传数百年。但在岁月侵蚀下,街巷面貌渐显“疲态”。华侨路街道深耕文化基因,正在对这条街启动“墨韵古巷”工程,绘制出一幅“墨香萦巷绘新景、书韵展墙焕古街”的焕新“长卷”。文人雕塑、科举文化墙、花池、广场等一系列功能区都将被融入文化内涵和雅致气韵,让这条200米长的古巷重燃历史文脉,成就“书香”经典。
华侨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坚持管理“辐射化”、街巷“分类化”、责任“四级化”,突出以“治乱”“治差”“治旧”三个重点,推进城市更新,持续让“城芯”焕彩、蝶变更新成为街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滕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