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鲁舒婷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云锦博物馆,相距上千公里,当它们“牵手”时,紫禁城的琉璃瓦叠映着金陵城的秦淮月,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就这样被“听见”了。
南京云锦博物馆从成立之初,便始终与故宫博物院紧密合作。今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将迎来建院100周年,“经纬百年 织岁丹宸”——“云锦里的故宫”特别纪念展眼下正在南京云锦博物馆(南京云锦研究所)开展,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经纬生辉,千年织艺跨越时空
昨天下午,走进南京云锦博物馆一楼艺术大厅,特别纪念展的展区内,不少市民游客正在拍照打卡。在销售区,从几十元的公仔、杯垫、冰箱贴,到数百元的摆件、围巾、团扇,再到数万元的高端艺术装饰品,琳琅满目,一些顾客正在询问、试穿。
“我是传统服饰爱好者,来南京旅游几天,特意抽半天时间参观云锦博物馆,真的是美极了,一经一纬都是匠心的体现。”来自青岛的游客卢涵说。
据介绍,本次特展展示馆内展示了从战国到明清最具代表性的云锦精品实物资料、近年来精心复制的与故宫宫廷文化相关历代丝织文物,以及通过创新转化具有创造发展表现的现代云锦艺术品。
“我们要展现以云锦文脉丝丝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现代审美与科技赋能,使其在现代仍然绽放光彩。”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说。
“御制天成”展区,主要展出两件云锦博物馆复刻的故宫龙袍服饰,分别是明黄色地织五彩八宝金龙纹妆花缎吉服袍和石青八团云妆花缎龙袍。
“传世宫礼”展区中,南京云锦博物馆挑选4匹代表性的面料进行展出,分别是湖色地正“万”字锦缎、绿地缠枝莲妆花缎、鲤鱼戏水金宝地、墨地织金灵芝鹤寿妆花缎,皆是原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传世品。
“丹宸新韵”展区,则以云锦博物馆对故宫藏品的再织造再创作为线索展开,探寻千年织艺如何跨越时空,在当代家居中焕发新生。同时,“五一”期间,任贤齐南京演唱会上穿的“云锦战袍”也在此展出。
一梭光阴越千年,半幅云锦载山河。从江宁织造府的织机声声,到故宫库房里的卷卷匹料,这场展览不仅呈现了丝路两端最璀璨的工艺对话,更编织出一幅匠人精神代际相传的星图。
古法造古衣,让传统文物“活”起来
一个是非遗的沃土,一个是文明的殿堂,南京云锦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的“缘分”,始于百年前。
云锦、宋锦、蜀锦,是中国三大名锦。其中,在过去是皇家御用的云锦为中国三大名锦之首。
云锦产地南京,有着1600多年的璀璨历史,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被称作“中华传统丝织工艺的最后一座里程碑”,也因此成为皇家御用的丝织品。
“故宫屹立600年,24位皇帝先后居住过。当年,江宁织造府织造的云锦,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为紫禁城输送云锦面料、龙袍等皇家用品。”特展开展之日,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介绍,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并对外开放,在百年时间里守护着180多万件文物,其中有18万件为织绣品,这其中,许多龙袍、吉服、面料都是南京云锦。
因为南京云锦和故宫的特殊渊源,所以,195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时,故宫博物院调拨了62件云锦珍品。1963年起,南京云锦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织绣组开始合作整理丝织文物,让那些珍贵文物“活”起来,展示给公众。几十年来,南京云锦研究所为故宫博物院复制了明黄色云龙纹妆花缎宝玺罩25件套、长春宫椅垫32件(套)、咸若馆锦佛幡15件套、唐卡织金锦面料……
在展区内,明黄色地织五彩八宝金龙纹妆花缎吉服袍给人十分尊贵华丽的印象。
“这是清乾隆吉服袍复制品。吉服袍是乾隆皇帝在春季里坛庙祭祀及吉庆的日子里所穿的一种礼袍,这是南京云锦研究所最新完成的一件成品,是按照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还原出来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件重1500克的清乾隆吉服袍用了1.36万根片金和2480米捻金线,织成五爪金龙纹16条,其中正龙8条,行龙8条,间饰五色祥云、红蝠,寓喻“洪福齐天”,下幅织立水江崖,其上并饰象征财富的珊瑚、宝珠等纹饰,寓喻“富贵”。
一脉传承600年,如今,南京云锦博物馆正与故宫博物院一起,携手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耗时五个多月,《金鳞瑞相》织就故宫百年贺礼
什么是“五彩斑斓”的白?答案就藏在作品《金鳞瑞相》之中。
走进展厅内,在作品《金鳞瑞相》前端详,只见九条蝴蝶鲤跃而向上,追逐着一朵盛开的莲花。
“金色锦鲤在云锦上追逐跳跃,鱼尾渐变巧妙到让人惊叹!”正在参观的游客谢琳说,站在这幅作品前,仿佛感觉到这些蝴蝶鲤下一秒就要跃出画卷,为人带来好运和希望。
作为南京云锦博物馆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匠心之作,《金鳞瑞相》由南京云锦博物馆“90后”设计师高文芝设计,全球限量199件。“其实作品的灵感也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明代宫廷画家缪辅创作的《鱼藻图》。”高文芝介绍,《鱼藻图》以一条鲤鱼为主体,描绘了群鱼追逐戏水的情景,所以她以该画作为灵感,创作了九条蝴蝶鲤逐莲而上的画面。
云锦作品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根据高文芝的设计,画面中蝴蝶鲤寓意着锦鲤、鱼跃龙门等,金荷意味着瑞相,水浪意味着生财,整体构图则包含着突破、跃升的含义,最终,莲花与游鱼和合共生,象征着年年有余,祈愿富足安康。
华美作品的背后,是160天的匠心坚持,更是数万次的经纬交织。《金鳞瑞相》由南京云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带领团队以人类非遗妆花技艺织造完成。
织造过程历经351848次挖花盘织;788根真扁金试样使用宽度仅0.33毫米精密排布……据了解,在作品的材料上,《金鳞瑞相》使用了共计18色的真丝、真金、螺钿线。仅一个小小的鱼尾,就用到超过10色,最后才有了“五彩斑斓”的白。此外,团队创新性地使用到云锦博物馆研发的幻彩螺钿线,使作品在不同角度呈现出如梦似幻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