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黄圭彬,女,1921年出生。1939年9月参加上海市学生界抗日救亡协会。194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受组织委派,到南京开辟学生运动,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后转外文系)。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南京市委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
1942年初,我受党组织的委派,从上海到南京以读书为掩护开辟工作。我在南京搞地下工作整整有4年之久。
当时南京城里戒备森严,各个车站和十字路口都有持枪的日本宪兵站岗,经常向行人发出粗野的吼叫声。到了晚间,街道人迹稀少,阴森森的,成了魔鬼横行的世界。
1942年2月,我拿了预先准备好的“国立暨南大学肄业证书”来到了南京中央大学教务处要求入学。
入学后,我在女生宿舍广交朋友,在联系的人数将近10人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民社”,以学写诗文为宗旨,以座谈、郊游、赏月等方式来发展友谊。
1943年夏季,中大校长樊仲云恶有恶报的日子来临了,在学生中酝酿已久的倒樊运动爆发了。学生们静坐路旁,派代表进去交涉谈判。当天下午宣布罢课3天,校园各处张贴“樊仲云十大罪状”,樊逃往香港。
1943年底、1944年初,举办了学生寒假生活营,我也参加了这期生活营。
有一次,寒假生活营准备全体出动参加清毒运动的前一天,生活营营部及一部分群众推选我担任“侦察员”,先到丰富路的“白面大王”曹玉成家实地侦察。我化装成摩登女郎,进入丰富路一家很大的鸦片馆后,做寻人的状态,在烟室内我呆了半个多小时,忽闻有人招呼曹老板做生意。那个曹老板应声而出并往里面一间又小又黑的房间里走去,捧出了一大包东西,那包东西体积虽大,但分量不重,很可能就是海洛因了,那人接到了东西随即悄悄离去。我心中明白侦察任务已经完成,就随着那个做买卖的人走出了鸦片馆,回到生活营去报告。次日即会同清毒(包括禁烟、禁赌、禁舞)运动寒假工作团采取了统一行动,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曹玉成家,搜查没收了全部烟具,并在暗室中搜出了大批海洛因,最后把曹玉成押到新街口,使他跪在孙中山铜像前示众。
1945年夏,我毕业离校,通过社会关系介绍到模范女中任教。8月份日寇无条件投降,南京地下党一度发动党员准备迎接新四军进城,后因改变了方针和策略,党组织通知按兵不动,坚守岗位。我暂留该校教初中英语及高一生物课,通过讲课启发学生努力学习,正视现实生活,为建设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做准备。
(参考资料:《南京党史资料》第18辑)
青年说
当青春遇上革命岁月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胡欣慧——
八十多年前的南京城,笼罩在日伪统治的阴霾之下。石板路上的马蹄声裹着枪刺的寒光,日本宪兵的皮靴踏碎暮色,岗楼的探照灯把街道切成碎片。但总有些微光藏在暗处:木门后传递的字条,墙报角落隐晦的字句,或是某双眼睛里,未被驯服的星火——那是被奴役的城,也是未凉的血。
学生一直是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重要力量,在无数个重要历史节点的剪影中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活动在抗战的各个角落,为最终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黄圭彬便是其中一员。她机智地斡旋在各种势力之中。她的人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如无数平凡的颗粒,嵌入了全民族抗战与解放战争的宏大叙事中。
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也没有人生而无畏。他们只是用凡人之躯,承载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在黑暗里踽踽独行,却又不孤单,因为有无数个这样的身影行走在黑夜中寻找光亮的路上。
作为南京市档案馆的讲解志愿者,我坚信历史的故事不应当只停留在档案里,更应当深入百姓的心里,档案背后的故事不应当只藏在冰冷的展馆里,而应走进热闹的街巷成为街头巷尾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我愿以我之口用档案讲好党领导下的抗战故事,让档案背后的故事活起来,传递历史的温度!
80年弹指一挥间,昔日青年学生在日伪统治下坚持地下斗争的过往,已经成为尘封档案里的永恒;古老的南京城,也早已从创伤中恢复重生,再次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吾辈青年当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走在时代前沿,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以青春之我,绘就新时代画卷。
本组整理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通讯员 徐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