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旺舟 张宇捷
2018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鲜明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举起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的整体系统观、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等方面。在新时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构建新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推进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和生态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揭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根源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100多年前,在西方工业文明高歌猛进之际,马克思就曾发出郑重告诫:“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一方面,工业文明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生产过剩的出现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浪费和破坏,给人类带来了惨痛教训。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涌现,比如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极端气候、能源短缺,以及空气、水、土地的污染等。
具体来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其一,控制自然的观念。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地理大发现和对外殖民掠夺,资本逻辑的全球化,西方文明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得到了极大强化,使得控制和利用自然的观念成为一般价值追求,认为人类不需要敬畏自然和保护自然。其二,强调经济理性和技术理性,将一切商品化,以获得最多利润为目的,而不是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其三,片面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大动力,而是片面强调追求财富和利润。其四,误认为通过技术就可以实现快速发展,认为科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并没有将技术纳入制度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构建以技术主权为基石、绿色工业化为载体的全球治理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他强调要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综合生态治理,推进生态治理向纵深发展,提升生态治理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当前,有些西方国家试图维护其技术垄断地位,构建生态霸权。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双向突破机制,公平拥有生态治理权。一方面,在技术维度上,以前沿领域(如光伏、储能)的专利壁垒破解为切入点,通过基础研究投入与反向工程能力建设,将传统“技术追赶”转化为“标准定义权获取”,打破西方专利丛林对绿色技术扩散的封锁。另一方面,在产业链维度上,要从资源依附型的初级加工转向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为主导,同步实施标准输出战略,将本土环保认证体系(如稀土治理、碳足迹核算)转化为国际准入门槛,逆转技术认证的单向依附关系,进而推动本国价值链地位的跃迁。此外,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使绿色工业化摆脱传统化石能源锁定效应,最终形成“技术突破—标准主导—能源独立”的反制范式,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从“规则接受”向“秩序共创”转型提供物质基础。
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二战以后,一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为发展中国家,它们都面临着发展问题。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较差,缺少较为成熟的适合本国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另一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对其他方面的发展较为忽略。这种单一发展模式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阐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将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树立生态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以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必须以制度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协同合作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制度建设,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追责制度等。通过建立完善一系列制度,让每个人都能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
为世界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巨大进步,并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和鲜明标识,也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超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成果,开辟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保护生态环境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球生态治理、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帮助各国探索适合自身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作者冯旺舟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宇捷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为202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21世纪生态帝国主义的最新发展研究”(2025501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