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应急小屋”在身边,安全意识“接地气”

日期:08-20
字号:
版面:第A04版:综合       上一篇    下一篇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看,这里有座应急小屋!”近日,在建邺区南湖路文体西村小区门口,一座红白相间的“应急小屋”吸引了不少居民的目光。记者了解到,这座小屋24小时“不打烊”,如同扎根在居民身边的微型安全哨所,成为守护社区安全的新支点。

  8月19日14∶30左右,记者找到了这座应急小屋。小屋长约4米,墙体红白相间,顶端为蓝色,门头上红色“应急”蓝色“小屋”字样格外醒目。据了解,这座“应急小屋”由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与南京欣城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设立。

  小屋的门敞开着,完全向外开放,市民可以自由进出参观。别看“应急小屋”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走进去会发现,“应急”器材灭火器、急救包、应急照明、破窗工具、防烟面罩等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小屋内还特别配备了经过创新改造的消防水带——重量更轻、接口更易操作、喷头设计更适合普通市民掌控。此外,小屋里还贴心地放置了共享药箱。

  市民陈先生正在小屋里仔细了解这些器材。他还拿下一只黑色的应急用专业喇叭,按动开关,对着喇叭试了试音。“平时很难接触到这些专业应急设备,今天过来看看,收获不小。”他告诉记者,自从这个应急小屋设立以来,他了解了不少应急知识,也学会了好几种常用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

  韩朝俊是欣城物业文体社区项目的负责人,也是应急小屋上墙公布的“快速处置队”队长。“我们平时主要负责这个小屋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小屋里设施干净整洁,有序使用。一旦遇到火情等紧急情况,还将第一时间开展前期处置工作。”

  他介绍,这座应急小屋是上周设立的,投入使用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在这里已经进行了几次基层应急演练,还有不少社区居民过来了解应急知识,学习基本应急器材的使用,另外有一些小朋友在父母带领下过来认识应急器材。”在他心目中,这些应急设备设置在社区,在关键时刻能发挥重要作用,“一旦发生火情,普通居民就能使用这些专业设备,有效应对初期火情,为专业救援争取宝贵时间。”

  “应急小屋是完全开放共享的公共安全空间,坚持24小时不打烊!”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党委书记蔡瑛瑛介绍,小屋坚持“不上锁”原则,面向所有社区居民、物业人员、商户、志愿者24小时开放。既方便附近居民加深对这些专业应急设备的了解,初步掌握基本使用方法,还能确保无论昼夜,险情发生时居民和救援力量能第一时间获取关键装备,真正打通应急响应的“最初一百米”。

  据了解,这座“应急小屋”是莫愁湖街道联合区属国企欣城物业在基层应急管理领域的首创性探索。它打破传统应急资源集中部署、响应滞后的问题,将关键装备前置到社区最前沿,以期实现“平时看得见、急时用得上、用时能救命”。

  莫愁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体社区应急小屋是构建“安全莫愁”防护网的第一步。街道计划逐步实现12个应急小屋的全域覆盖,让这24小时“不打烊”的安全哨所,成为守护每个社区居民身边触手可及的安全基石。

  安全,是城市文明最温暖的底色。当每一个“应急小屋”被点亮,当每一位居民都能触手可及地守护家园,“接地气”的安全感会温暖感染着来来往往的市民,也将有力推进基层安全应急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