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治理的针脚触达每个角落?如何让服务的温度直抵每个家庭?六合区雄州街道白果社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以“白果好家风”为精神纽带,创新融合为民服务的“红”、协商共建的“金”、家风传承的“蓝”三色治理,将千头万绪的社区事务绘就成一幅惠风和畅的民生画卷。
一抹“红”铺就服务底色:枝叶关情,加码幸福指数
在社区治理的画纸上,红色是温暖底色。白果社区党总支每一笔都落在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处,每一画都饱含枝叶关情的担当。
墨绿树荫蔽日,枝蔓盘绕交错,龙海花园南苑小区的主次干道两旁,20多年树龄的老树曾因枝杈密集垂落,成为悬在居民头顶的安全隐患。社区党总支闻声而动,指导物业党支部现场排查,召开小区治理协商议事会,在今年梅雨季节前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枝杈修剪,隐患积弊一扫而空。
同样排忧解难的,还有近年来名门花园小区易淹易涝的“顽疾”。小区党支部组织党员走访了解小区情况,记录收集一手数据上报社区。社区党总支迅速上报街道,经多次现场勘察,锁定周边下水管网症结。施工队进场前夕,多名小区党员楼栋长配合社区开展宣传,动员居民自行清除施工地块上的菜地,为根治淹水问题打通了关节,推动施工顺利进行。
基层治理的红色“根系”不仅扎进安全土壤,也延伸至孩子们的蓬勃成长。针对暑期“看护难”这一民生痛点,社区党总支聚合资源,将公益创投项目与暑托班有机融合,开设非遗体验、绘画启蒙、防溺水教育、亲子互动、应急救护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等课程,共40余组亲子家庭从中受益。课堂内笑声回荡,既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更在趣味实践中织密了党群间的温情纽带。
一缕“金”淬炼共建成色:多元赋能,激发自治活力
面对资源相对匮乏的困境,白果社区党总支以“金点子”信箱为媒,撬动多方共建资源,使协商共治的“金”色愈发闪亮,巧用“五社联动”多方力量,依托社区现有阵地及创建成果,持续深化“党建+”模式,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
社区党总支指导龙海花园南苑小区成立管委会,社区负责人在管委会交叉任职。在管委会的协调下,原物业206平方米办公用房华丽转身为白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今这里成为提供日常照护、健康管理与心理慰藉的温馨港湾,填补了社区多年来无居家养老活动阵地的空白。
通过“金点子”信箱,社区党总支与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区妇联、区城管局、区文旅局、区交运局等部门取得联系并争取支持,将位于小区内的仕金桥下闲置空间进行升级改造。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反复打磨方案,最终将这片灰暗角落改造成集协商议事、便民服务、运动休闲、家风传承于一身的“银杏金桥”邻里共享空间,惠及周边5000多户居民。
此外,社区还与六合区人防教育馆签订联动协议,将该场馆纳入社区统一管理,并创新赋予其多重使命,既作为人防知识传播基地,又承载博爱家园红十字生命体验馆、儿童友好防灾减灾教育馆功能。场馆按统一要求升级后,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延长开放时间至晚间,增设乒乓球桌、电视等设施,成为群众夏日纳凉、娱悦身心的“五通六有”好去处,照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延伸的路径。
一束“蓝”映照家风亮色:春风化雨,润泽精神家园
在白果社区治理的调色板上,“家风蓝”是最具穿透力的精神亮色。雄州街道“平安家书”行动犹如一方蓝印花布,将传统家训的经纬线与现代社区治理的针脚紧密交织,让“白果好家风”的文脉在基层治理中持续焕发文化生命力。
“银发党员工作室”的38名老党员是白果社区里流动的文明风景线。他们泼墨挥毫写“福”送暖,传授孩子毛笔字技巧;穿梭街巷治安巡逻,入户串门倾听民情;凭借“熟人熟脸”的优势,实现调解下小区、进楼宇、入家门,让邻里间的疙瘩瞬间消融。更有二十余年如一日帮困助学的老党员王洁,为社区困难学子捐助20余万元的无声善举,是白果家风最厚重的注脚。社区以此为契机创新打造白果好家风馆,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讲座、家风恳谈与“身边好人”评选,取得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温暖一大群”的效果。
这股力量也如清泉般滋润着少儿心田。“开心果少儿分享班”将爱国情怀、文化根脉与亲子教育融入家风传承,依托暑期夏令营和周末公益课堂,创新家风文化传播方式,组织老党员讲述家风往事,开展“老带幼”志愿服务,引导孩子结对走访老党员等特殊群体,通过好家风志愿服务、家庭议事会等形式,引导更多家庭参与社区治理,在双向奔赴中串起社区治理的情感主线,唱响“家风正民风淳,孝老爱亲白果人”的主旋律。
以党建为圆心,网格化为半径,白果社区的治理画卷永不封笔,三色交融的笔触正将精细化治理的蓝图转化为“心安之处即家园”的生动写照。当党建“红”、民主“金”、家风“蓝”在社区经纬间自然晕染,一幅邻里守望、温情流淌的幸福画卷已在白果社区徐徐铺展。
陆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