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生态环境小志愿者开启夏夜森林奇遇记
日期:08-15
近日,由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南京“生态文明一日营”夏夜森林奇遇记在紫金山拉开序幕,20名南京生态环境小志愿者怀揣着对自然的好奇与向往,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夏夜森林探索之旅。
下午4时,小志愿者们的身影出现在南京紫金山昆虫博物馆。一踏入馆内,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微缩世界”。色彩斑斓的甲虫在玻璃展柜里缓缓爬行,翅膀轻薄如纱的蝴蝶停驻在模拟花丛中,还有那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奇特昆虫,瞬间吸引了孩子们全部的注意力,惊叹声此起彼伏。
“哇,这只甲虫的壳好亮啊,像宝石一样!”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小志愿者忍不住惊呼起来,眼睛瞪得圆溜溜,紧紧盯着展柜里的甲虫。另一个小男孩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笔一画地记录着昆虫的名字和特征,时不时还向身边的讲解员提出各种问题:“老师,这个虫子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呀?”“它吃什么东西呢?”在讲解员耐心细致地讲解下,小志愿者们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生存智慧,也感受到了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无穷奥秘。
傍晚6时,夕阳的余晖为紫金山镀上了一层金色。小志愿者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这片充满生机的森林。自然摄影师、科普作家张华首先给孩子们强调了夜观的注意事项:“大家在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触摸不认识的昆虫,手电筒不要直射动物的眼睛……”孩子们纷纷点头,听得格外认真。
晚上7时左右,夜幕悄然降临,森林里的探险正式开始。在张华老师的带领下,小志愿者们手持手电筒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山林间。夏日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大自然奏响的交响乐。孩子们的手电筒光束在林间穿梭,照亮了蛛网中的蜘蛛、完美拟态的尺蠖,以及叶甲、天牛、金龟子、竹节虫等昆虫。
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惊喜与敬畏,还有的瞬间化身“好奇宝宝”,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张华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南京地区常见的昆虫种类,以及中山陵区域的虫类栖息地特征,还进一步讲解了生物多样性知识。
近年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南京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漫步南京的江边,有机会远眺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的场景;深入山林之中,可以欣赏到中华虎凤蝶在空中优雅起舞……
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场夏夜森林奇遇记,让小志愿者们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奇妙,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种子。相信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会一路伴随他们成长,促使其成为生态文明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杜莹 张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