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让历史照亮未来

日期:08-15
字号:
版面:第A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 本报评论员

  8月15日,对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当地时间8月15日开始,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暴行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在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城市的约250家影院正式上映。近段时间,《南京照相馆》热映,掀起了一场关于历史与记忆的观影热潮,总票房已超23亿元。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南京照相馆》为代表,一批以铭记抗战历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为主题的影视、戏剧、音乐、舞蹈及美术作品正陆续推出,既是为了守护不容忘却的历史真相,也是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历史的正义,建立在真相的基石之上;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对历史的深刻铭记。近年来,一些错误史观沉渣泛起,企图篡改历史叙事,美化侵略历史。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任何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苦难历史,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遭受的屈辱和血泪中得出的深刻结论。只有亲历过战争的苦痛,才深知和平的宝贵。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我们都要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在世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类尤其需要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经历过战争与杀戮的伤痛,南京对和平有着最深刻的理解,“永矢弗谖,祈愿和平”。我们要一代一代把历史记忆传承下去,更加坚定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信念,携手开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