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京日报

南京: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特殊战场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A11版:思想理论       上一篇    下一篇

  □ 吴光祥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继续前行的力量。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南京是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全面抗战爆发后,南京又成为日伪军头目麇集的大本营。正是这一独特的历史和政治地位,决定了南京在抗日战争中不同寻常的意义。南京人民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抗争中,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书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史上的壮丽篇章,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号召工农红军和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针对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鉴于敌强我弱、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的现实,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发动青年学生举行大规模抗日爱国运动。1931年9月20日,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学生发表反对日本侵略的通电和宣言。次日,南京新闻界组织了对日外交后援会,并通电全国报界一致行动,宣传抗日救国主张。22日,南京全市大、中学生举行集会游行,开展抗日宣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出兵抗日。

  在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鼓舞下,9月23日,南京工、农、商、学、妇等社会团体及市民20万人在公园路体育场召开反日大会,各界代表纷纷发表抗战演说,痛斥日本侵略者,呼吁国人团结一致,誓死抗战。25日,全市73所学校代表在南京女中开会,成立首都学生抗日救国会。10月20日,南京全市42所大、中、小学校2万余学生,在钟南中学操场集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同时,首都工界抗日救国会通电全国工人支持抗日,要求全体会员开展不买日货、不作日佣、不供给日本原料的活动,南京各界群众纷纷响应。南京商界一致相约,拒售柴、米、油、盐、蔬菜和日用品给停泊在南京长江水域日舰上的日本人。南京的农界组织了义勇军。中央军校全体学生发表宣言,并向蒋介石请缨抗日。11月15日,全国学联在南京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今后在学界如何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等问题。到1931年11月底,南京已成立中国青年反日救国团、首都各界抗日救国会、首都各校抗日救国会、留(南)京华侨抗日救国会等数十个抗日团体,数量之多、参与阶层之广、活动之频繁,均居全国前列。

  在民族存亡危急关头,南京人民没有选择卑躬屈膝、苟且偷生,而是以不屈不挠的抗争去争取光明前景。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南京社会名流、学生界和职工界纷纷成立各种读书会,通过开展国内外时事研讨和爱国主义教育,启发民众觉悟,为积蓄和发展抗日力量奠定基础。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学生救国会、各中等学校自治协会于12月12日共同发表《告全国民众书》,积极响应北平学生发起的抗日运动,反对“华北自治”。在学生爱国举动的感召下,南京各界抗日救国运动风起云涌。此后,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兴起的南京抗日救国运动,逐渐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主动与全国各地学生运动相融合、与南京乃至全国各界群众的抗日救国运动相结合,迫使国民党政府改变对日政策。到抗战全面爆发时,南京已成为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中心地。

  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卢沟桥的炮声是唤醒全民族抗战的号角。七七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响亮提出“坚决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的一寸土地”“誓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鲜血”的豪迈口号,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在这一主张下,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8月9日,蒋介石邀请朱德、周恩来、叶剑英来到南京共商国防问题。最终,国民党同意把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同时,国共两党还就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达成了共识。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翌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早在七七事变后,为了保卫首都南京,中国海军第一、第二舰队的49艘主力军舰,“均陆续开往长江以内,集中力量,拱卫京畿”。8月15日下午1时许,日本空军首先向南京发起第一次空袭,被中国空军第三大队17中队击落3架、击伤6架。9月中旬,日军成立攻击南京的空袭部队,把空袭的主要目标转向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机构和手无寸铁的平民。进入9月中旬,日本利用其占优势的空军力量,开始对扼守江阴的中国海军舰船发起攻击。中国海军官兵奋起反击。12月1日,在日本海军舰船无法进入江阴以西的情况下,日军改由陆路进攻江阴。中国军队终因寡不敌众,坚持作战到12月3日晚全部撤离。到12月6日,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志愿队也全部撤出南京。

  就在日军进攻江阴的同一天,日军大本营正式下达攻占南京的“大陆第8号”命令。随即,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7个师团和2个旅团共约20万人,分三路进攻南京。12月7日,日军在炮兵及航空兵强大火力支援下,向第一线主阵地发起全面进攻,至8日先后攻陷淳化镇、汤山、龙潭等地。从9日起,中日军队在光华门外大校场、江宁牛首山等地展开激战。12日中午,日军占领雨花台,随后又突入光华门、攻破中山门。13日,南京沦陷。在此后6个星期里,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12月18日,英文《大陆报》编辑德丁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俘虏全遭杀害,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扩大》的报道,首次使用了“南京大屠杀”一词,唤起了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了解与声援。

  见证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

  南京沦陷后,整个中华大地燃起了更加猛烈的抗日怒火。在这场关乎民族命运生死存亡的激战中,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砥柱中流,肩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在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抗日军民活跃在南京周边和城内两个战场上,与日伪军展开持久战。

  1938年5月22日,粟裕率领新四军先遣队抵达江宁铜山镇;6月,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江宁、高淳、句容等地区,开展游击战。新四军在韦岗首战告捷,击毙日军少佐土井和大尉梅泽武四郎以下13人、击伤8人,击毁车辆4台,缴获长短枪20余支和一部分军用品,极大地振奋了南京人民的抗日信心。此后,新四军一边在南京近郊开展抗日游击战,一边派出干部到地方开展民运和建党工作。从1939年3月起,在新四军的帮助下,相继创建了溧高县工委,成立了中共江(宁)当(涂)溧(水)工委和江溧句县委;在江北创建了中共和(县)江(浦)中心县委,成立了中共六合县工委,并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粉碎日伪军对江(宁)当(涂)溧(水)抗日根据地和六合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取得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1940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翌年7月,苏皖区党委决定派中共路南特委妇女部长舒诚到南京工作;1942年初,成立了以舒诚任书记的中共南京特别支部;7月,在南京特别支部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南京工作委员会,舒诚任书记,联络地点主要在珠江路48号。1944年6月,根据华中局的决定,又成立了由刘峰任书记、朱启銮为副书记的南京工作委员会,开会和联络地点主要在南台巷3号和小板巷18号。两个工委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配合全国的抗日战争,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1945年8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立即下达了“第二师占领南京”并任命“粟裕为南京市市长、方毅为副市长”的命令。苏皖区党委南京特派员方休在接到上级有关里应外合的指示后,立即来到江宁县方山,组成了一个临时指挥班子。与此同时,淮南军区组织的南京支队在陈雨田支队长、张登(沙文汉)政委的率领下,从划子口渡江,迅速攻占了龙潭、栖霞等地,兵临南京城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9月9日,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纵观南京抗战的历史不难看出,它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南京军民顽强抗战、以弱胜强,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特殊战场,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今天,抗战的硝烟虽已远去,但我们应永远铭记南京这座英雄之城、胜利之城!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专职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