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属宁
当全省软件产业版图被沈阳、大连双极占据90%以上份额时,营口交出的成绩单令人振奋——该行业增速同比实现66.1%,总量稳居全省三甲。在这份“小体量高增速”的逆袭答卷背后,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一座工业城市以“数”为翼的突围智慧。
突围之道,贵在精准。没有顶尖高校群,缺乏巨头企业总部,营口选择了一条“精耕细作”的差异化路径。从2家到5家规上企业的跃升,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是结构优化的质变。市工信局将有限资源精准“滴灌”到关键处:为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桔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扫清通信障碍,助其扛起89%的行业营收大旗;推动营口自贸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营口天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深耕工业互联网、智慧消防细分领域,打造错位竞争优势。这种“不求全能冠军,但求单项金牌”的策略,正是资源禀赋受限下的务实举措。
突围之力,源于融合。营口的“数实融合”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本土产业土壤。辽宁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桔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外呼平台、营口新山鹰报警设备有限公司的智慧消防系统、营口自贸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无不是瞄准本地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痛点而生。软件业营收激增的“热数据”,映射的是传统工厂生产线上的“冷机器”正被赋予新生命。当数字技术从“悬浮”走向“下沉”,成为车间里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营口工业的筋骨便在这一轮融合重塑中愈发强健。
突围之志,赢在恒心。面对城市能级、人才虹吸力的现实差距,营口以“一对一”帮扶的绣花功夫,传递“与企业共成长”的坚定决心。从“45%以上持续增速”的韧性,到“全年力争90%”的雄心,彰显的是“小步快跑、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这份定力,是后发者实现“弯道超车”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
营口的实践昭示: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城市竞争并非只有“巨无霸”的单一剧本。找准定位,深耕场景,以融合释放潜能,以恒心铸就韧性,小体量同样能爆发令人瞩目的大能量。
辽东湾畔,这场以智慧为名的突围战,正为辽宁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数字化转型,书写一个充满启示的“营口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