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营口日报

丰收万象 营口新章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05版:专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现场宣传。

美丽绽放的蝴蝶兰。

红旗大集成网红打卡地。

丰收节留个影。

红旗葡萄走俏。

水果大丰收。

哈密瓜真甜。

本报记者 邰澜澜/文 通讯员 鲍 杰/摄

金秋的红旗大集,直播间的灯光照亮田间地头,非遗传承人的巧手演绎传统技艺,数字赋能与农耕文化在此交汇……谱写出一曲城乡共庆、共享丰收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9月22日,2025年中国(营口)农民丰收节暨“丰收万象 营口新章”金秋消费季活动在市鲅鱼圈区红旗大集启幕。活动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主题,创新融合“展、演、赛、销”多元形式,全面展现营口农业农村发展新成果,让城乡劳动者共同分享丰收喜悦,感受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数字赋能

打造助农新模式

本届丰收节创新采用数字化营销模式,构建“1+N”直播矩阵。在主直播间外,特别设置了多个田间地头移动直播间,邀请新农人主播、农业专家和网红达人组成助农团,开展“产地溯源+即时带货”活动。

消费者可通过直播,直观了解小望海地瓜、红旗葡萄、望海寨干海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长环境与制作过程。活动还创新推出“直播+文旅”模式,同步推介盖州赤山、白沙湾等乡村旅游线路,实现农产品销售与乡村旅游推广的双向赋能。

“满仓优品”电商平台推出线上赶集平台,通过小程序提供近2000个品种的农产品、食品在线选购和配送服务,为传统大集注入新活力。

全民共享

缔造丰收新体验

活动精心设计了多项互动体验内容:“一村一品”成果展集中展示地方特色农产品,红旗葡萄、博洛铺小米、榜式堡柞蚕(蚕丝被)等。芦屯镇留屯村种植户赵家柱通过冷棚,种植适合当地种植的哈密瓜,味道甜美,水分充足,很受欢迎。“部分哈密瓜早早就被南方果商定走了”,赵家柱说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美食手艺人”丰收大席呈现特色美食:香煎鲅鱼、朝鲜族打糕、海鲜馅饺子等。采取传统方式制作的高大尚打糕成为逛大集打卡点,一名顾客边吃边感慨地说:“老味道,真难忘!”

“农民趣味运动会”设置玉米脱粒赛、袋鼠运南瓜、挑担竞速赛等农事竞赛。玉米脱粒赛,选手双手翻飞,将玉米攥在手中快速搓动,比技“老手艺”。袋鼠运南瓜,选手双腿套进布袋,布袋前方装有南瓜,像袋鼠一样蹦跳前行,有的选手蹦得太急差点儿摔倒,引得观众哈哈大笑。挑担竞速赛,则回味挑扁担的过往,比的是平衡力与韧性。这些比赛比的不只是速度,更藏着农耕乡情。

科技兴农

展现农业新成果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带来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优质李、杏、苹果新品种,有岳阳红苹果、早金酥梨、国馨李等,具有香味浓郁、产量高产、抗寒性强等特点。据悉,早金酥梨已在辽宁省推广十几万亩。

红、粉、黄蝴蝶兰竞相绽放,似振翅蝶儿翩翩起舞。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台湾蝴蝶兰,创新研制出适应东北地区生长的蝴蝶兰100多个品种,通过技术调控使其在春节期间开放,年销售量达10万株。该项目已成为乡村振兴项目,现正在向家庭农场传授技术。“辽宁省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团队”也来到大集,这支由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院长陈杏禹带领的志愿服务团队,面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金融机构现场设立服务点,辽宁农商银行鲅鱼圈支行、中国建设银行营口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营口开发区支行等推出种植、渔船专项优惠金融政策,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保障。

文化传承

激活非遗新活力

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主题。非遗展演区集中展示了营口剪纸、盖州风筝、李氏糖画等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盘锦市非遗传承人李娜现场展演教学糖画,博得小朋友的欢心。“我最喜欢十二生肖画了。”一个小朋友兴奋地表示。

“非遗文创市集”上,来自盛京博物馆的木偶、手链等文创、潮玩产品引人注目。创新非遗文创结合营口地标建筑或特产,开发出望儿山题材剪纸、海蜇题材风筝、西炮台题材团扇、鸟浪题材抱枕等特色产品。

茶文化市集以大缸晒茶场景为核心,打造集晒茶体验、文化市集与研学课堂于一体的茶文化动线。现场“营茶1861”本地制作的“大碗茶”,吸引了众多游客品尝。

红旗大集工作人员曾宝玲介绍:“这次活动,通过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激活乡村消费新动能,推动‘农文商旅’深度融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本次活动,由营口市鲅鱼圈区红旗镇民俗大集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得到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金融机构、各类文学艺术协会组织的大力支持。

金黄的稻谷、饱满的果实、飘香的美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