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营口日报

营口海事局:以文明之帆护航碧海安澜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肖友竹 吴镇平

年均保障3.6万艘船舶安全进出港、水上货物运输2.3亿吨,水上搜救成功率连续7年超96%,服务国家战略填补海上风电监管空白,选派驻村干部开展帮扶,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宣讲、水上安全知识宣教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营口海事局以“全国文明单位”为引领,将文明创建深度融入海事治理现代化进程,实现辖区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社会满意度逐年提升的“双丰收”。

9月1日12时,黄渤海海域伏季休渔期结束,秋日的阳光下,营口辖区近千艘渔船扬帆起航,一同驶向蔚蓝。在营口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室,工作人员紧盯电子屏幕上商渔船的实时动态轨迹,通过高频设备不断发出指令。

如此对话很是专业:“新盛港,你目前周围的渔船有没有很多?”“在我的西边有几艘‘辽营渔’。”“好的,请你注意加强瞭望,有渔船碍航,如果向你靠近的话,及时报备。”“现在离我们比较远,都在1海里以外。”“好,请注意加强值守,我们也会一直关注的。”“好,谢谢你的关注,再会。”

值班室里,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港口大脑”队伍,全天候24小时值班值守,指挥协调营口辖区各港口航道的船舶往来、货物运输、渔业作业,用履职尽责换来千帆平安。

当前正值开海捕捞季,营口辖区海上交通态势十分复杂,目前辖区的商渔船数量可达1700艘次,海上交通监管压力明显加大。对此,营口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在24小时值班值守的基础上,增设“商渔专台”“专人专班专台”值守。特别是在凌晨0时至4时,商渔船碰撞风险等级较高的“黑色4小时”,采取更全面的安全提醒,更细致的交通组织,确保海上交通安全有序。

“绳结这么打更结实,有谁想上台和我一起学学打绳结?”在首届营口航海文化周活动上,海事志愿者与台下观众热情互动。这样的志愿活动,营口海事局年均开展20余次,用多样的活动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一次次的志愿宣讲,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营口海事、了解营口海事,也让营口海事的文明创建有了更深厚的社会基础。

提到责任担当,营口海事局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庞浩很是骄傲,组织开展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进景区、进广场等各类活动,深入挖掘营口百年的港口与海洋文化。通过不断努力,“滨海卫士”守护者声名远扬,“十年护蕾”的形象不断提升,这些活动也充分展现了海事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文明形象。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港口的海事管理机构,营口海事局始终将文明创建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冬季冰情严重时期,24小时不间断为进出港船舶破冰护航,全力保障粮食、电煤等重点物资运输;推出“船舶安全检查智能选船”系统,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全国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创新“未列明固体散装货物信用承诺报告制”等3项制度,被作为辽宁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通过“一船一策”解决超大型货物运输难题,护航全球首台18兆瓦中速全集成海上风电机组首次海上运输作业;为全国核准最快的LNG接收站项目提供“全周期”海事服务,破解选址、锚地规划等难题。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营口海事局文明理念与专业能力的双向赋能。

从“营口市文明单位”到“辽宁省文明单位”,再到“全国文明单位”,营口海事局始终坚持“以文铸魂、以文促行”。在海上,他们是安全防线的构筑者;在岸上,他们是文明新风的传播者。

接下来,营口海事局将持续完善以全国文明单位为引领的多层级、立体化文明创建体系,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融入营口建设“城市文明”浪潮中,并以文明创建为牵引,发挥海事职能优势,在助力营口“三地四市”建设、护航营口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现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