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营口日报

麦冷蒸 唤起儿时的记忆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6版:辽河湾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谷将

初夏之时,记忆中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舌尖上的味道,它就是家乡当地的传统特色小食——麦冷蒸。

麦冷蒸,自古有之,北方人叫“碾转”。

阵阵初夏的风吹来,吃麦冷蒸从捋麦穗头开始。

麦冷蒸的时令性很强,巧手的农妇们总是抓住时机,戴着草帽、手套、挎上竹篮到麦田捋麦穗头。

麦,必须是元麦;穗,必须是色泽翠绿、灌浆饱满、日趋成熟的麦穗。

小时候,我记得无论走到田头路边,还是走到桥头,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农妇,挎着竹篮,竹篮上面盖一块白净的毛巾。她们步履匆匆,向集市走去,售卖麦冷蒸。

麦冷蒸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记载,农耕五月,田里青黄不接,人们不得已用麦冷蒸来充饥,如今却成为时令美味。

麦冷蒸从上市到退市只有短短十几天,它以麦穗为原材料,从选材到制作都颇有讲究,要吃上一口还真不容易。

首先是摘麦穗的时机,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摘得太早,麦粒里都是浆液,在石磨里一磨就流失殆尽,空余残渣。摘得太晚,麦粒黄熟干硬,在口腔里如食草一般,难以下咽。时机妙在必须在麦粒灌浆饱满之际,此时,麦粒将熟未熟,胶质黏着,柔软又糯韧,既清香又鲜嫩。

做麦冷蒸要将摘好的麦穗放在竹篮里,用手搓下麦粒,用筛子筛去杂屑,再利用风扬去麦芒。

炒麦粒的火候是关键,将麦粒放入大铁锅内用文火翻炒,得心应手的人并不用锅铲,像炒茶一般,用手不断翻腾麦粒,在锅里不断揉搓,温度和火候都靠手感把握。

要是炒老了,会有烟火味,要是没炒熟,会有生腥味,锅里翻腾的热气氤氲到眼眶,香味抚平五脏六腑,在麦粒将变色的一刹那,断火起锅。此时,麦粒依如初见般保持着茵茵绿色。

将炒熟的麦粒去皮、扬壳、过筛,最后将麦芯放入石磨中,石磨四周的缝里缓缓吐出一条条绿丝,一缕缕清香也渐渐氤氲开来。将磨好的“绿丝带”从石缝里挖出来,捏成任意形状,麦冷蒸就做好了。

做好的麦冷蒸色泽青碧,麦肉糯软微甜,麦麸粗韧,风味独特,恰到好处。而且,做好的麦冷蒸必须当天食用,隔夜就会失去清香本色而大大影响口感。细嚼慢咽,唇齿留香,丝缕缠绵。

麦冷蒸的吃法也多样,捏个团直接吃是最简单的吃法。也可以蘸糖,或包入豆沙馅,丝丝甜味会一直在舌尖跳跃。用少量油将麦冷蒸和槐花一起炒,白绿相映,可谓珍馐美馔,让人胃口大开。

要是你在黄昏的街头巷尾买了一小团麦冷蒸,则需且吃且珍惜。要知道,这一口美味带着清晨田间的露水,掺杂着大半天的慢工细活,迎着夕阳,抵达舌尖。

这人间风味,是游子永远抹不掉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