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抗战期间率先以正确的主张,鲜明地举起坚决抗战的旗帜,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历史功绩。
最早代表全民族发出武装抗日的怒吼
1931年九一八事变次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至1932年4月,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先后发表十多份宣言、决议、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爱国党派、团体和民众迅速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
最早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提出愿意在“保证民众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在“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的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明确提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红军,红军愿与其携手共同救国。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大举进攻,蒋介石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合作抗日主张。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最早提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和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则从一开始就积极主张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提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是最广泛动员和组织敌后游击战,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发动各阶级、阶层、政党和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人民战争路线。这条战争路线以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彻底解放为最高利益,反映了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最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军大举增兵展开进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1937年9月,为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总部按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命令第一一五师进至平型关侧击进犯日军。经过近7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共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和师团辎重部队各一部共1000余人。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的伏击战,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极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最早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独立团、骑兵营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共3000余人,以五台山为中心,开辟晋、冀、察三省边界地区抗日根据地。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代表大会在河北阜平召开,选举产生了抗日民主政权——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坚持全国持久抗战和华北敌后抗战起到“坚强堡垒”的作用。
最早指明抗日战争的道路、前途和命运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内流行着“速胜论”和“速亡论”两种舆论。为坚定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信心,消除国际友人的疑虑,毛泽东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抗战实际,集全党智慧,于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中国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以及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这三大问题,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明了中国抗战的进程和方向。
最早吹响全面反攻号角
1945年,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拉开序幕。由于抗战后期蒋介石采取军事收缩战略,主力远在西南大后方,因此,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基本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
1945年8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就苏联对日宣战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8月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出第2至第7号命令,要求解放区各部队展开全面进攻,迫使日伪军无条件投降。
从1945年8月9日开始的全面反攻作战,中国解放区军民共歼灭日军1.37万余人、伪军38.5万余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多座,为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