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属宁
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标尺。营口成功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既是对过往奋斗的肯定,更是迈向更高水平文明的起点。市委书记姚华明强调,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乘势续写营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全面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指明了清晰路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市把理论宣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创新理论走进街头巷尾、深入千家万户。当科学理论成为市民的思想自觉,文明城市建设就有了最坚实的思想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的核心。将其融入社会治理、市民生活,才能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营口拓展“道德银行”“星级文明户”等载体,将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不乱扔垃圾”“礼让斑马线”等日常行为规范;在校园深化“美德少年”评选,在企业弘扬“诚信经营”理念,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追求转化为每个营口人的自觉行动,让核心价值观如空气般无处不在。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明素养。我市以持续完善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让“城市书房”“口袋公园”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精神家园;深耕辽剧、盖州皮影等地方文化,打造更多像《家在盖州》这样接地气、传得开的文艺作品;常态化开展“农民文化节”“社区艺术节”,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以文化浸润滋养文明气质。
深化文明创建,提升文明程度。文明城市创建不是“终点”,唯有建立常态长效机制,才能防止文明成果“褪色”。要巩固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成果,把“街长制”“数字城管”等有效做法固化为制度;持续发挥“随手拍”“百姓问事日”等群众参与机制的作用,让市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让文明创建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弘扬时代新风,提升文明程度。新风尚滋养新文明,唯有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才能让社会风气持续向好。营口可聚焦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细节,通过“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引导习惯养成;发挥“营口好人”“好媳妇好公婆”等典型的示范作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持续整治不文明行为,让“讲文明、守规矩”成为自觉,让新风尚引领社会文明不断进阶。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干部群众唯有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深耕细作,方能让“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