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 梦 刁雪峰
西市区五台子街道办事处建新社区积极探索养老助老服务新模式,在就餐、就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为老年人构筑起家门口的温暖港湾,让银发群体切实感受到“老有所依”的社区温度。
建新社区霞光艺术团共有成员70多人,他们每天都会来到社区老年活动室开展文艺活动,用歌声传递温情、以戏曲传承文化,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夕阳红”的美好生活。宋宝华是建新社区霞光艺术团成员,他满脸笑意地对记者说:“这个活动室一直是社区供老年人服务的,无论刮风下雨,我们都有一个活动的场所,感觉心情非常愉悦。”
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是建新社区服务老人的一个缩影。建新社区下辖11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6000人,养老服务需求尤其突出。社区精准对接老年群体需求,从生活照料、健康保障到精神慰藉全维度推进养老服务落地开花。
在建新社区北广场,社区助餐点建设已接近尾声。建新社区党委书记曾佳妮说:“社区助餐点是7月开始改造建设,9月中旬预计完工,就餐区域能容纳20多位老人同时就餐,也开通送餐上门服务,解决不方便下楼的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同时这个助餐点也能服务周边近千名居民。”
此外,建新社区联合辖区家政服务机构、养老驿站等助老联盟成员单位,探索“家政+养老+医疗”的融合服务体系,重点聚焦失能、高龄老人,从就餐等基本服务延伸到陪诊、室内清洁、安全照护等多项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每月举办“社区公益大集市”,在家门口开展家政、义诊等便民服务,助推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