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营口日报

向 往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06版:辽河湾副刊       上一篇    下一篇

付希平

我出生在鲁北的一个县城。那个年代,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县城周边的农村和田野拾柴火,供家里烧火做饭。每当路过村庄时,我看到的是绿树成荫,阡陌交错,鸟语花香,心中充满了新鲜与舒畅。直到有一天,我心中的美丽图画被撕得粉碎。

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出城去拾柴火,因为贪玩儿,我们走得远了一些。眼看天色已晚,我们急匆匆往回赶。走到距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庄时,天完全黑了下来。整个村庄一片漆黑,除了偶尔听到几声狗叫,没有任何动静。村庄如同睡熟了一般,静得让人害怕。一阵秋风吹过,树叶飘落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窸窣作响。我跟随小伙伴们朝着县城快速奔跑,好像是要摆脱鬼魅的追赶。我们一直跑到城墙边,看到城里的万家灯火,才长出了一口气。回头望望黢黑的村庄,我心里升起莫名的怅然与伤感。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和我开玩笑,高中毕业后,我作为知青下乡来到了农村。

在农村,尽管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村边茂密的树林,沟渠里清澈的流水和无处不在的鸟语花香,都令人心旷神怡。但是,那些低矮的土屋、艰苦的劳动,贫乏的文化生活和寂静的夜晚,让我度日如年。经常是下午收工大家都走了,我独自一人坐在田地旁边的高坡上,望着落入树林里的夕阳胡思乱想。

太阳落山的地方,一定有个繁华的大城市。此刻,那里的太阳或许还挂在天上。高楼大厦染上一层金色,宽阔的大街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往来如梭,穿着时尚的男女青年,骑着崭新锃亮的自行车你追我赶,潇洒拉风。电影院里正在上映最新的电影,图书馆里,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直到天色暗了下来,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地走回知青点。

我努力劳动,重活、脏活抢着干,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知青。同时,我心里念念不忘的是,如何才能离开农村回县城,怎么才能去大城市。

命运总是难以预料,幸运与不幸往往突然降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国家选拔一部分知青进城学习培训,参加工业交通建设。因为我表现良好,成为了首批回城知青。

我上学的地方是一个地级市。这座城市只有一条主要街道,街道狭窄破旧,长约两公里多。街道两旁树木很少,风刮起来,尘土飞扬。主要的机关单位和商业网点几乎全部设在此处。除了少数几个机关和企业的二三层办公楼,其余都是平房。没有公园、动物园,也没有文化广场和文化宫之类的文化娱乐场所。

我感觉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城市,它和一个县城差不多。让我稍感欣慰的是,这里工厂相对多一些。那些高高矗立的烟囱、水塔和一排排的厂房宿舍,为这里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几十年来,我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一天天成长,拥有纵横交错宽敞的公路、幅员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广阔天地。人工湖泊如珍珠般分布在广袤的平原上,公园随处可见,到处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城市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而我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成熟,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城市身上的一个细胞,我似乎已经离不开她了。而我对大城市的向往已经逐渐淡化,直至彻底消失。我甚至认为,那不过是我年轻时不够成熟的想法。

女儿渐渐长大,到了中学阶段,我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进大城市!”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的向往并未消失,而是悄悄地藏了起来。一旦出现机会便溜出来。我意识到,这份向往已转移到女儿身上,让她替代我实现未达成的理想。

也许是这份额外的能量助力,女儿考入了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落户上海,成为一名新上海人。几年后,女儿结婚生子,我和夫人去上海,得以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这座我倾慕已久的大城市。

女婿在浦东陆家嘴一个金融单位工作,这让我有机会充分了解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区域。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完备舒适的生活环境。

然而,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看着熟悉的环境与朋友们,我清醒地意识到,那个发达繁华的城市,已经不适合我了。因为,我的一切早已和这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己身上也深深地刻上了这座城市的烙印。这里的一切都令我难以割舍,都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现在,我愿意永久地居住在这座城市,在她的怀抱里享受幸福生活,为她的繁荣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她越来越富裕、文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