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力群第一次见到易秀秀,是去年秋天的事了。
那时,她的一首诗歌在一次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这事在小城的文学圈里传开了。诗中有这样一句,“我要像飞蛾,扑到你的光里”。这句诗让爱情回归到它的本质。小城虽出过不少名人,但现在文学氛围沉寂,易秀秀的横空出世,似乎预示着小城文学春天的到来。
不久后,陶力群在当地报纸和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了对易秀秀的采访。报纸的标题是《易秀秀:开放在贫瘠土地上的诗意花朵》,电视台的专题片名为《把诗歌当作生命的草根人生》,都聚焦于她的诗歌天赋和她人生中不幸的遭遇,赞美她在困境中的执着追求。
出现在电视画面上的易秀秀是位清秀的女孩。面对镜头,她毫不怯场,侃侃而谈。无论是谈及身患绝症,还是曾经失败的爱情,她都表现得冷静而坚强。在访谈中,她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虽然父亲只是个民办教师,退休金微薄,但她身患癌症被前夫抛弃时,父亲和母亲给予了她无私的关爱。她还透露,是诗歌改变了自己的一切。她十二岁时,写的第一首诗就得到了父亲的认可,这让她发现,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内心世界。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童年是村前小河的冰面上
削尖的木头嵌上一粒钢豆
做成的陀螺
被高粱秸秆拴着布条的鞭子
一抽
就一直溜溜地转着
后来是时间这根鞭子
抽着抽着
就把童年这枚陀螺
抽得无影无踪了
在谈及未来时,易秀秀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她说:“我已经一无所有了,每天像在刀尖上跳舞,只有诗歌是我的最爱。我要写下去,用生命去创作,不枉来世上走一遭。”
一夜之间,易秀秀成了小城名人,自媒体也迅速跟风报道。评论区的留言更是五花八门,有赞美的、有诋毁的,也有人打听她的联系方式,想要约她出来见面。这舆论热度持续了两三个月,仿佛大家都在追逐一颗新星。
不久后,陶力群在画家朋友的生日宴上,听说易秀秀要在某研究会成立仪式上朗诵自己的诗作。画家朋友极力怂恿他去看看,并开玩笑地说:“你们可是郎才女貌,别错过了。”陶力群心里有些动摇,最终还是被朋友拉去了现场。
那天晚上,陶力群坐在台下,看着易秀秀在台上缓缓地朗诵她的新诗《山路》。她的声音清澈而深情,带着读者走进了她诗中的世界。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时,易秀秀突然宣布,她决定退出某研究会。这一突如其来的声明让现场一片哗然。陶力群看到研究会的老领导脸色铁青,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事后,陶力群才知道,易秀秀的退出是因为老领导违背承诺,私自收了一笔广告费。这件事在小城引起不小的轰动,有人支持她,也有人觉得她过于较真,毕竟研究会也需要资金维持。无论如何,易秀秀的举动再次让她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几个月后,陶力群在维修一家商场下水管道时,意外遇到了易秀秀。她认出了他,两个人聊了几句,陶力群发现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对诗歌的热爱,但她似乎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后来,易秀秀的诗集《远方》出版了。陶力群很快帮她联系上一位老总,让他帮忙销售诗集。易秀秀表示感谢,同时,也透露了她未来的计划,她想去外地采风,继续她的诗歌创作。
然而,就在易秀秀准备出发去看黄果树瀑布的前几天,陶力群得知,她是在网上应一位男诗友的邀请独自前往。他觉得不安,便提醒她注意安全,甚至建议她全程开手机录音。易秀秀虽不耐烦,但最后还是听从了陶力群的建议。
一天晚上,心神不定的陶力群忽然听到只响了一声的电话,是易秀秀打来的。他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迅速拨通了她的电话。原来,易秀秀与那位男诗友正在一个小酒馆里聚会,酒后晕乎乎的她被男诗友紧紧地搂住,无法挣脱。陶力群的电话一来,男诗友不得不放开她。最终,易秀秀安全地回到宾馆。
易秀秀和陶力群在电话里聊了很久。她告诉陶力群,等她回来,会去他老家的果园,并在诗歌沙龙上朗诵一首新诗。
陶力群说:“回来吧,我在果园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