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仲属宁
目前,全市已进入多雨时段,降雨过程频繁,雨量偏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和气象部门根据往年天气情况预判:进入8月后期,受强降雨、台风影响,出现极端性天气过程可能性较大。可能造成部分中小河流涨水、低洼地区内涝和山区河道山洪形成。8月1日,市防指组织召开全市防汛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意见,未雨绸缪,多措并举防汛。
2507人实施重点保护
针对汛期地质灾害不确定性较强的区域,我市落实全域防汛四级包保责任制,实现包保全覆盖,并加强转移人员管理。对重点区域进行摸底排查,圈定受威胁人数,全部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明确转移路线、转移地点、预警方式;对全市在籍人口实行汛期转移避险动态管理,根据24小时气象预报,结合预警信息,确定每次转移避险人员台账。
我市还设置了转移避险安置点。汛期,每个村至少设置1处转移避险安置点,安置避险人员,做到有饭吃、有衣穿、有病得到及时医治。
同时,我市对A级旅游景点、网红河、户外游玩、涉山涉水等野外露营活动进行管控。当强降雨、台风发生时,对在籍渔船进行管控,确保回港避风,人员安全。
32座水库防汛准备工作完备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郭雨霏介绍,汛前,我市已完成32座水库坝体、溢洪道、启闭设备、供电设施等设施设备隐患排查,并建立工作台账,强化整改落实。同时,落实水库防汛3个责任人(行政、技术、巡查),大坝安全3个责任人(政府、主管部门、水库管理单位),并向社会公示。
此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做好水库预案的编制、审查、备案工作。针对4座大中型水库放水,市防指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通过手机短信告知水库下游各级行政领导、责任人、河长、河道警长形成责任链条,实行信息直达,确保责任实行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确保预警信息有效传递、响应及时。
37条河流104处河道完成整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主汛期来临前,我市提前部署,开展妨碍行洪清理整治工作。完成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37条河流104处河道阻水问题整治;编制完成巡堤查险方案,落实五级堤防3个责任人(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并向社会公示;针对河道险工、未达标等薄弱环节,落实应急抢险措施,确保堤防行洪安全;全面普查穿堤建筑物、穿堤管线,跨河阻水、挤占河道、影响河道行洪等情况,对河道内各类桥梁进行汛期管控。
695处重点部位完成复核
做好重要基础设施保障是做好防汛工作的基础。近期以来,我市组织水利、应急、交通、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对水库、河道、危化品企业、大型工矿企业、各级公路、桥梁、港口、机场、通信设施设备、电力、供油等设施或企业逐一排查,复核重点部位695处,全部制定防汛预案或管控方案,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同时,我市强化信息化、智能化技防建设,启动市防汛数字沙盘系统建设,通过资源汇集、可视化调度、专业化分析,实现三维+实时场景,即时数据+模型分析,物资管理+力量调配,转移避险+路线分析的防汛决策功能。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市防指将结合工作持续完善系统功能。
郭雨霏介绍,目前我市已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组建专业的应急抢修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开展抢险、抢修工作。
我市通过落实责任、排查隐患、完善预案、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扎实有力的举措,已构建起全方位的防汛安全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说:“在接下来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将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严阵以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到位,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安全度汛,坚决打赢防汛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