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半岛晨报

树上出现神秘小圆筒,它是谁的“房子”?

日期:09-24
字号:
版面:A03版: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9月18日,市民王女士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附近的燕南街上,发现了一些特殊装置——高约2米的树干上,被人为钉上了多个白色塑料圆筒,筒内可见数个形似“茧蛹”的生物。对此,王女士觉得挺稀奇,“塑料圆筒里装的‘茧蛹’,到底是啥东西,干啥用的?”记者采访获悉,这些塑料小管是周氏啮小蜂繁育装置,用于防治美国白蛾。
        树干被钉“蛹筒”,是何用意?
        9月18日,市民王女士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附近的燕南街发现一件“怪事”:路边行道树的树干中部,被人钉上了白色塑料圆筒。她凑近细看,筒内竟装有多个黑褐色、椭圆形的“茧蛹”状生物。“有点担心,这是谁放置的、会不会对树木有危害?”王女士说。她平时十分关注城市生态,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拍照并联系本报,希望查明这些神秘圆筒的来历与用途。
        实为“以虫治虫”,防治美国白蛾
        负责绿化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塑料小管是周氏啮小蜂繁育装置,是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装置,其防治对象正是对绿化植物危害严重的害虫——美国白蛾。
        大连野境自然保护中心负责人王大鹏介绍,美国白蛾适应性强、繁殖力惊人,其幼虫几乎危害所有阔叶树、花卉、果树和蔬菜,严重时可导致成片林木、果园甚至城市绿化树木遭受毁灭性破坏。以往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虽见效快,但容易污染环境、误伤益虫益鸟,且长期使用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天兵小蜂”如何消灭白蛾?
        “周氏啮小蜂是一种体长仅1毫米的寄生性蜂类,无毒针、不蜇人,通常通过人工培育后释放至林间,是美国白蛾的天敌。”王大鹏说,待蜂体成熟,它们会破“蛹”而出,并自动搜寻美国白蛾或其他蛾类的蛹。找到目标后,它们会利用锋利的产卵器刺入害虫蛹内,并产下200粒至300粒卵。三四天后,孵化出的幼虫以白蛾蛹内组织为食,最终杀死寄主。约20天后,新一代周氏啮小蜂羽化飞出,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从而实现持续生物防治。
        专家表示,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不污染环境、不伤害非靶标生物,真正实现了绿色、可持续的生态治理。目前,周氏啮小蜂已成为我国北方多地防控美国白蛾的首选生物手段。
        
    ■专家提醒
        请勿触碰或摘除装置
        野保专家呼吁,如果市民在树干上发现此类白色小管,请勿随意触碰或摘取,以免干扰周氏啮小蜂的自然羽化进程,共同守护这些城市绿化的   “昆虫卫士”。专家还建议,在装置周边增设说明标识,以减少误解,提升对生物防治措施的认知。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赵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