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顺口区西北方的渤海中,有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独岛——蛇岛,这座只有0.73平方公里的岛屿上,生活着近2万条单一种类的毒蛇——蛇岛蝮,它毒性极强,仅0.1克的蛇毒就足以致命。它们不像其他蛇类那样四处游走,而是一年要睡两次大觉!一次是冬眠,一次是“夏眠”,堪称动物界的“休年假”大师。
冬日长眠:地底下的“节能模式”
当凛冽的寒风吹过渤海,蛇岛的气温可以骤降到零下十几度。对于冷血的蛇岛蝮来说,这简直是生死考验。于是,从大约11月中旬开始,它们就启动了“冬眠程序”。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介绍,它们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睡。它们会钻入深入地下1米左右的岩石缝隙里,尤其偏爱那些背风、向阳、有厚厚岩层覆盖的地方。“在这里,温度相对稳定,寒风被隔绝在外。”
一旦安顿好,蛇岛蝮就开启了“超级节能模式”:心跳从平时的每分钟30次左右,骤降到每分钟只有2-3次;新陈代谢水平也降到极低,仅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更神奇的是,它们还会“拼房”群居,几十条挤在一起,相互依偎,既能抱团取暖节省能量,又能减少暴露在冷空气中的体表面积,防止冻伤。这场漫长的冬眠,会一直持续到来年的3月底4月初,直到春风唤醒大地。
夏日蛰伏:岩石中的“避暑山庄”
你以为熬过了寒冬就万事大吉?可对于蛇岛蝮来说这“太天真”。盛夏的蛇岛,完全是另一番炼狱景象。当温度超过32℃时,蛇岛蝮又做出了一个聪明的选择:“夏眠”!大约从6月下旬开始,它们钻进岩石下或藏在草丛中。不过这次它们会选择更靠近地表、温度相对凉爽(可能维持在25℃左右)的“空调房”。
为了对抗酷暑和干旱,它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把身体盘成紧密的“蚊香”状,最大限度减少水分蒸发。更令人叫绝的是,它们的肾脏和膀胱变成了高效的“蓄水池”,能在夏眠期间几乎完全不排尿,把水分循环利用到极致!普通蛇需要喝水,而蛇岛蝮在夏眠期,仅靠清晨岩石上的露水就能“续命”。王小平说,这场高温假,通常持续到8月中旬。“8月下旬,它们又开始出来活动了。”
“双休”背后有独特生存智慧
当春秋两季来临,气候宜人,大批候鸟迁徙经过蛇岛时,蛇岛蝮们就“满血复活”了。它们会离开藏身之处,盘踞在岩石上、灌木枝头,利用与环境完美融合的保护色,静静地等待猎物。它们对食物的利用效率极高,饱餐一顿小鸟,可以支撑它们度过接下来漫长的休眠期,甚至整个冬天。它们把所有的能量都用在刀刃上——精准休眠,高效捕食。
一顿大餐,半年无忧,这是蛇岛蝮生存策略中最震撼的一点。一条成年蛇岛蝮成功捕食一只中等体型的鸟(如黄喉鹀)后,可以依靠这顿饭提供的能量,安然度过接下来的漫长休眠期。这顿大餐在它们的胃里会被缓慢而彻底地消化吸收,成为支撑它们生命活动的基础燃料。因此“吃撑”是常态:观察发现,饱餐后的蛇岛蝮腹部会明显鼓胀起来,有时甚至能清晰地看到鸟的形状。“但它们是能吃多少吃多少,刚吃完一餐的蛇,不一会儿又会回到原来的捕食位继续等待猎物的到来。”
蛇岛蝮把“吃”进化成了一门关乎种族存亡的精密科学:用最小的能量消耗,发动最精准的攻击,获取最大的能量回报,并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张锡明
实习生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