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了。连日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纪委监委驻市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市公安局,组织中山区、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对开学第一餐的准备工作和开餐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切实保障广大在校师生饮食安全,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学校:后厨操作间处处可见警示性标识
3月3日开学当天,检查组一行在东港第四小学看到,学校食堂后厨整洁明亮,井然有序。在后厨入门的墙面上,《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制度》《成品配餐的卫生管理制度》等几十条管理制度在明显位置公示;食堂副食库、加工间、消毒间等重点区域,都贴有警示性标识,便于操作人员随时校对规范工作行为,包括要求“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温度≥120℃、时间≥10分钟”“禽蛋使用前应清洁外壳”“冷库、冷冻设备定期清除冰霜”等。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处副处长陆春光告诉记者,校园供餐单位推行警示性标识设置工作,将相关食品安全禁止性规定和规范操作要求利用图、文、色等形式在重要场所醒目位置展示,用于警示、提醒校园供餐单位从业人员依法依规进行操作,是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
检查组重点检查了该校食堂后厨的设备间、副食库、调料库、面食间、肉食加工间等区域,提醒操作人员做好冷藏柜温度控制、生熟食物分开保存等细节把控,确保师生入口食品安全卫生。
配餐单位:确保运输过程中食品中心温度
在位于高新区的集体配餐单位——大连信东食品有限公司后厨,检查组实地查看其配餐准备工作。
在蔬菜加工区域,监管人员仔细检查了自动化切菜机等设备清理情况。检查中,监管人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出餐时间,校外供餐单位配送食品的温度和配送时间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确保运输过程中食品的中心温度保持在60℃以上。
专项整治:校园大宗食材全覆盖溯源管理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阎明宇表示,春季学期,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将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专项整治,推动校园大宗食材应用“食安辽宁码”全覆盖溯源管理。6月底前,全市中小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要全面依托“食安辽宁”平台“扫码进货”,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具体项目落实到责任人员、“食安辽宁码”贯穿学校食堂进货查验全过程,实现大宗食材“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还要全面落实校园供餐单位警示性标识设置工作,并规范校外供餐单位配送过程,保证车辆运输温度控制。
监管:校园供餐单位集中开展“六个一”工作
为有效防范化解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校园供餐单位集中开展“六个一”工作。
开展一次食品安全隐患自查,全面清查食材库存,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加强食材进货查验;严控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六个”标准,加强校外供餐环节管理,规范复用餐用具清洗消毒,清洁维护设施设备。
开展一次食材供应链追溯检查,指派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赴食材供应单位,对贮存、运输等环节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实地检查。
开展一次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召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特别是新上岗员工),围绕相关规定组织开展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
开展一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必须持有效健康证上岗,严格执行晨检制度。食品安全总监或食品安全员应每天对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健康状况做到“3观察、2检查、1询问”。
开展一次主体责任深度排查,规范食品经营许可管理,落实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执行“双总监、双安全员”管理制度,建立食堂风险管控动态清单。
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演练,建立完善校外供餐单位退出或更换等情况下能够保障正常供餐的应急管理预案。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芳芳